89团优秀青年齐文亮:青春骄子耀天山

04.05.2015  16:4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一个位于中哈边境、天山北麓的农牧团场。在那里履行着屯垦戍边使命的职工群众,一说起一连副连长齐文亮来总是津津乐道,有的甚至还为他冠以“青春骄子”之殊荣。

  2001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的齐文亮,以农学专业高材生的身份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从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人员,到一名优秀的农业副连长,齐文亮在垦区大地上用青春与激情,用理想与实践,用奉献与博爱,书写着精彩的青春人生。

  12年来,他依靠科技服务农业生产,指导的棉花试验田,先后以皮棉单产266公斤、291.1公斤的最高纪录,两次刷新了北疆棉花单产的最高纪录;12年来,成功将优良棉花品种“标杂A1”在戈壁地上推广种植、膜下滴管、化控增产等一系列新技术,实现职均增收6000元;12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兵师“优秀团干”、“优秀科技人员”......

  八十九团五连,是一个“大哥连”——建连早,人口多,职均承包面积只有30亩,90%的土地是戈壁地,生产条件差。职工田管粗放,收入低,积极性还不高。齐文亮来到八十九团工作,就被分配到这个连队,而且还担任农业技术员,负责棉花种植与管理。

  这,对于刚出校门的齐文亮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能否服众?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否依靠科技帮助职工群众致富增收?

  初到连队,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根据棉花苗情,需要立即化控,可是连队职工过去从没有化控的意识,该怎么办呢?齐文亮的想法得到了连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但职工群众却不认可:“我们种了多少年的地,还要你个毛头小子瞎指挥。”“上个大学有啥能的。”出师未捷,就碰了一个“大钉子”。齐文亮没有被流言蜚语所淹没,而是主动找到职工崔俊峰。崔俊峰在连队影响力很强,很有威信。当齐文亮向他作出“及时化控,如果年底棉花减产了,全部责任由我承担”的承诺后,原本犹豫不决的崔俊峰相信了齐文亮,并将自己的50亩棉田作为了“试验田”。齐文亮亲自配制化控药水,并跟车指导机车化控作业……在现场,职工群众们过来观看、议论……

  他们见齐文亮信心很足,而且每一步都很认真,慢慢地从心里改变了对齐文亮的看法,相信了他,并主动请他指导自家进行化控……

  齐文亮被感动了,因为他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了职工群众,他依靠科技管理棉田的做法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齐文亮更卖力了。年底,连队职工的棉花籽棉单产由原来的平均250公斤提高到了370公斤。职工们从心底里服了这个“毛头小子”。

  2006年4月,齐文亮来到了耕地面积最大的十四连工作。十四连的新职工多,在新科学、新技术应用上存在很多误区。齐文亮就职不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咱们开设一个科技讲堂吧!”在连队党支部大会上,当齐文亮阐述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后,得到了党员们的大力支持。

  从那以后,“十四连科技讲堂”就成了连队职工群众们学科技、用科技的一个重要平台,齐文亮也成了这个讲堂的“常客”。从新品种的运用到节水灌溉,从田间管理到节能降耗……科技知识慢慢地深入人心,十四连也呈现出了“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火热场景。齐文亮对棉花管理独到的见解很快得到了职工的认可,他满腔的热情也有了施展的舞台。

  2006年,在齐文亮的努力下,十四连78%的职工种植标杂A1新品种,6000多亩地采用膜下了滴灌技术。当年,齐文亮把该连职工崔运动的9井2号棉田,作为重点指导对象,他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棉花长势明显好于其他棉田,很快成了连队职工参观和学习的样板田。收获时节,兵、师农业专家前来验收,单产皮棉达266公斤,刷新了北疆241.6公斤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