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南门地下街

15.05.2015  12:42

  

  ①20年间,蓝色“金字塔”与新疆人民剧场东西相望,成为南门的地标之一。

  

  ②上世纪80年代,南门环岛树木葱茏。

        ③自4月初倒计时起,南门地下街进入清货模式,老顾客纷纷来淘便宜,亦是道别。

      “地铁修建,全场清货!”一个多月来,南门地下街(即南门先锋商城)各店铺均张贴出醒目促销广告。5月15日,为期近40天的清货模式进行到最后一天,这也是南门地下街向世人道别的最后一刻。地铁1号线“南门站”将于5月16日零时起施工,南门地下通道及地下街亦将不复存在。
          南门地下街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近400家经营户。20年的存在,南门地下街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时间成为一个繁华的所在。尤其是小商品零售,时尚新潮且价格便宜,一度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道别
          倒计时中重拾记忆
          自4月初拆迁消息正式公布后,一个多月来,许多80后、90后相约再逛逛“满满都是回忆”的南门地下街,为这最后一瞥,拍照留念,以自己的方式道别。
          5月13日中午,望淑梅与大学同桌相约,同逛近10年没来的南门地下街。1999年至2002年,她们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时,周末经常来南门闲逛。
          “我的第一台‘步步高’牌复读机就是在这里买的,在这里还买过‘百事’运动鞋。用省下的生活费选了台VCD放映机,给妈妈放赵丽蓉的小品光碟。每次来南门地下街,我们还肩负着给舍友们捎带化妆品和文具的任务。”望淑梅说。
          “那时觉得,这个地下街太大了,摊位又多,商品应有尽有,犹如一座绚烂的地下迷宫。我们逛完后总是上错通道口,到地面一看方向不对又下去,折腾几个来回。”说到这些温暖桥段,两人大笑起来。
          那些年,我们逛过的南门地下街,日用百货琳琅满目,物美价廉,印证了“便宜也有好货”。
          “我曾在地下街买过变色口红,推出来杆杆是绿的,涂在嘴唇上是红的,特神奇。”家住山西巷片区利民巷的马萍,脑海中仍存有十几年前的“臭美”记忆。
          因为离家近,马萍平日不买东西也喜欢逛逛南门地下街。她发现,这里经营的服装很“”,紧跟时尚,上世纪90年代末,不到100元就能买一身“潮人装”,因而吸引了大量学生群体。
          她记得,开业之初,地下街还开辟出一块场地经营旱冰场。“当时,我好奇地去看过,觉得特时髦,但胆小不敢滑。
          这天,阿依古丽也是特意来到南门地下街的爱乐琴行。两年前,她在该店买了把吉他,邮寄给了在湖南上学的弟弟,弟弟一直非常珍视。近日,得知南门地下街拆迁消息,她专程赶来,想趁琴行清货再给学琴的妹妹买一把琴。
          店主杨西滔说,倒计时最后一周生意不错,老顾客纷纷来补货或淘便宜,一天能卖出20多把吉他。从2004年经营至今,他与不少顾客都成了朋友,其中还有著名维吾尔族吉他手。这些熟客朋友还加了他的微信,基本都得知了店铺搬迁新址。
          那些80后、90后顾客重游故地,用“怀旧”来致青春。对于这块宝地,经营户更是难以舍弃,其中蕴含着几多情感记忆。
          1995年,南门地下街开业不久,王女士初来新疆,瞅准南门商圈人气旺,便在地下街租赁了摊位,一干就是20年。其间,她代理过几个运动品牌,直到现在的艾佛森运动专卖。
          说起“道别”,她眼圈一下红了,“刚来这里时,我才二十出头,每卖出一双鞋,我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欢乐。如今,我的孩子也长大工作了。在这里呆习惯了,要离开真是千万个舍不得。
          变迁
          由人防工程到地铁站
          南门地下街地面上对应的地标,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表面镶着蓝色玻璃,据说是效仿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而建。其位于南门环岛核心,东端与新疆人民剧场呼应。20年来,它成为南门地标之一,也是很多初到乌鲁木齐的人寻找南门地下街的“线索”。
          1996年,马萍在101路公交车上当实习售票员时,每天都要经过南门几个来回,对这座环岛中央的蓝玻璃“金字塔”再熟悉不过了。她说,“金字塔”很现代,阳光照耀时非常醒目,乘客们远远看到它,就知道南门到了。
          这座“金字塔”内部有一个空间,下方是南门地下街的上部隔层,形成一个巨大的立体锥形。这块区域曾开辟为餐饮区,经营多种小吃。马萍还记得在“金字塔”下吃凉皮,阳光透过蓝玻璃洒下来的情境。她尤为钟爱一家大杂烩凉皮,“将绿豆凉皮、高旦面、擀面皮、红薯皮等五六种掺在一起,浇上店家秘制鸡蛋卤汁儿,特别好吃。
          在1995年之前,南门街心花园原本栽种着树木,夏季枝叶葱茏,周边老人孩子常在树下乘凉。这些树是解放后种植的,更早前这里的面貌又如何呢?
          耄耋老人仲应学在东门边上长大,他小时候,南门还有城门和城墙。今南门环岛,系南城墙外的一块空地,距新旧两座城门不远。此处系人们通常说的“南关”一部分。他印象中,两座城门间有个派出所,派出所旁有个报亭,报亭内张贴着新疆当时唯一的报纸《新疆日报》。识文断字的人经常到此大声读报,给过往的行人听。解放前后,这里还摆过烤肉摊,也云集着倒卖银元的小贩。
          南门地下街存在了20年,鲜有人知的是,它还是一项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的全称是“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
          解放后,早期人防工程多为地道工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防建设实行了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强调“平战结合(平时与战争相结合)”,为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服务,新建的人防工程多为掘开式工程,位置较好,质量较高。同时,为人们提供比较舒适的环境,一些人防工程装修的档次普遍高于地面建筑。
          这些后建的人防工程多位于闹市区。在乌鲁木齐,除了南门地下街,还有红旗路亚新生活广场、人民广场附近的辰野名品广场,都属于人防工程。未来,地铁也将起到一定的战略防御作用。
          据悉,地铁1号线全线共有7座换乘站,南门地铁站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地铁1号线和2号线唯一的换乘站,与普通站相比所需的建设空间更大,站台设计为三层岛式。未来,地铁站建成后,市民出行会更加便捷,周边也将得到更迅速发展。
          从人防工程、商业街到地铁站的转换,告别,亦是重生。说再见,地铁南门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