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强化”带来“四大变化”

24.07.2015  14:25

——记新疆林业厅“访惠聚”住宫乡村工作组

 

  工作组成员与村干部在宫乡村核桃示范基地察看移植核桃生长

  工作组成员与村干部共同学习

工作组成员与村民一起搬运苗木,绿化美化村委大院

  宫乡村村民在村委大院观看宣传栏

  工作组成员为村民现场传授核桃修技整形技术

宫乡村农民文艺队农民演员为村民演出

 

  “访惠聚”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再也熟悉不过的一个词语了。它是对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从2014年2月起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一个简称。

访惠聚”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具体工作,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整体,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住乌什县奥特贝希乡宫乡村工作组是自治区林业厅党委下派的15个工作组之一,自3月1日住村以来,如今已4个多月过去了,那么,他们都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又如何呢?

用宫乡村党支部书记赛买提·克其克的话说:“林业厅住宫乡村工作组‘亚克西’(维吾尔语意为好),他们把宫乡村当作自己的故乡,把宫乡村的事当作自家的事,带着真诚访民情,带着真心惠民生,带着真情聚民心,既当‘宣传员’,又当‘战斗员’,干一件事成一件事,事事有着落有新变化。

变化一:强化班子建设,干部作风变硬变强变得有能力了。

宫乡村“两委”班子现有成员7名,其中具有中专文化程度的1人,其余均为初中毕业。加之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千头有万绪,纷繁复杂,部分村干部对政策理论学习重视不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为巩固基层政权,打造一个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能力上过硬的村级班子,工作组结合农村工作和村干部的实际,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建立“书记抓、抓书记”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帮助村党支部修订和完善了组织生活、定期学习、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各项制度,并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以“学党章、强党性、转作风、作表率”为主题的党员素质提升教育培训活动,使村级阵地真正成为农村党员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工作组成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和村党员干部们一起上党课、一起过组织生活、一起学习交流,给他们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并对村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他们到乌鲁木齐进行党的富农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专题培训,参观学习温宿、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等地发展农村经济的先进经验,让他们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与此同时,组织村支书参加由林业厅在北京、河北等地举办的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实地参观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石家营、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京郊首富——韩村河等地。使他们既看到了新疆与内地的差距,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又使大家接触到了许多新的发展理念,开阔了思路,增添了动力,责任意识和变化变革意识明显增强。

工作组组长彭小明说:“我们工作组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就是帮助村干部了解新政策、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情况、跟上新形势,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使他们紧跟形势发展,紧跟党的步伐,确保不让一个村干部落伍掉队,真正把基层干部带起来。

变化二:强化素质提升,村民学习变勤变多变得有热情了。

经过调查,工作组发现,当前宫乡村在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全村现有1000多名成年人中,文盲及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就占到91.31%;二是部分村民观念陈旧、思想封闭,只顾眼前、未及长远,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三是有些人生产技能、实用技能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四是部分村民不思进取,整天沉迷于宗教,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念经上,甚至抵触现代科学文化。

工作组清醒的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只有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为及早扭转这一落后状态和被动局面,他们把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作为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协助村委成立了“新型农民学校”,并安排一名熟悉村情、了解民意的老工作队员担任副校长,全力配合村委抓好培训工作。他们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本着“村民缺什么、需要什么,学校就讲什么、教什么”的原则,聘请有关专家老师,面对面的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讲授给村民,手把手的把养殖、电焊、电器和机械修理、刺绣等实用技术传授给村民,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通过开办“新型农民学校”,使农民朋友学到了一技之长,达到了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的目的,参加学习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呈现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一人学”变为“全家学”的良好局面。据了解,目前,该农民学校已将培训计划安排到2015年2月,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培训。

在开办好新型农民学校的基础上,工作组针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的实际情况,协助村“两委”充分发挥村级阵地文化娱乐中心的作用,积极为农民“草根艺人”搭建文化大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同时,组建了宫乡村农民文艺队和体育队,吸收了一批文体团员青年加入队伍,并有不少妇女群众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揭开面纱,参与其中。

变化三:强化阵地建设,村委大院变绿变美变得人气旺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今年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该工作组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把村级阵地作为党员、干部和村民开展学习、工作和文化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先后筹资10多万元进行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阵地功能,并指导村“两委”用好阵地,用活阵地,让村委大院的人气越来越足。

记者在宫乡村委采访,村干部们掰着手指头,一个月一个月的为工作组算帐:

4月份,工作组筹资4万多元,专门从北疆购买了红叶海棠、紫叶稠李、玫瑰等风景园林大苗和多种花卉,定植于村委院落,使村委大院绿了起来美了起来,到村委赏花观景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5月份,工作组筹资3万多元,在村委大院新建了一组12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立式不锈钢宣传栏,构成了一个崭新的“文化长廊”。用漫画、照片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使村民们了解更多的政策,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既是村民需求的精神食粮,又成为了村委大院一道靓丽的风景。

6月份,工作组筹资4多万元,对村委破烂不堪的大门和围墙进行了改造,对村“两委”班子和“六办五室两场”的办公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和规范化建设,同时对院落“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治理,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如今,整洁漂亮的村委大院已成为村“两委”和工作组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和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昔日冷清的村委大院变得热闹了起来,人气旺了起来,到村委参加会议、培训和升国旗仪式等活动的村民多了起来,就连村民的婚礼也办到了村委大院。

变化四:强化示范引领,集体经济变大变强变得有实力了。

多年来,由于宫乡村受区位差、底子薄,思路窄、办法少等多种因素制约,村集体经济始终处于“无钱办事”和“想办事没能力”薄弱状态,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住村后,工作组和村“两委”一道共同策划,在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在今年“三夏”期间,工作组筹资38多万元,为村委购买了收割机、打捆机和拖拉机及农机设备。村“两委”将这些机械和设备以承包的形式,由专人进行经营管理,为村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便捷优惠服务,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据了解,根据承包合同,今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逐步让村级的实力强起来,基层组织的“腰杆子”硬起来。

宫乡村的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核桃等林果业。为解决村里林果技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关键时期“跟不上趟”的问题,工作组协助村“两委”成立了宫乡村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准的林果技术综合服务队。同时筹集22万元,为服务队购买了30套大中型林果机械、10多套林果整形修剪工具等。该服务队由村干部、党团员、乡土人才等20人组成,以有偿服务的形式,为村民在林果整形修剪、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以来,既整合全村林果“乡土人才”资源,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出了贡献。

为了使宫乡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形成长效机制,工作组因地制宜,在发展林果上大做文章,在建好管好已有50亩集体核桃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又通过合理协商、土地置换、确定权属等方法,新建了200多亩村集体标准化核桃示范基地,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比着学,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样以来,预计3至4年后,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以上。

今年7月,宫乡村党支部被乌什县委授予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宫乡村党支部书记赛买提·克其克激动的说:“这个‘军功章’既有我们的一半,也有工作组的一半。没有工作组的大力扶持和无私奉献,我们就获得不了这个‘军功章’。

(林业厅访惠聚工作组  蒋南桦)

invisible invisible invi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