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艺术研究所“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在阿瓦提县开展

23.03.2015  15:25

    

非遗展示活动现场,如潮的观众

    天山网讯(通讯员王开玉 摄影苏海龙报道)

    “老师,我也想要一只小羊。

    “老师,这个黄色小老鼠的鼻子是怎么捏出来的?

    3月21日,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帕万拉村村委会大院里,来了6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村里的孩子们里外三层,将传承人们围得水泄不通。面对这些天真好奇、如饥似渴的孩童,传承人们都有些应接不暇。不远处,来自吐鲁番市民间班社的12位艺人带来的纳孜库姆表演,更是将围坐观看的村民们逗得前仰后合,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作为此次活动的亮点之一,面人、油泥塑、剪纸等传统美术展示深深牵引了农村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所到之处,跃跃欲试的孩子们都将每个展台紧紧包围。他们有的拿着剪刀有模有样地学习剪纸,有的聚精会神地捏起了小面人,有的对憨态可掬的布偶娃娃爱不释手。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投射出对各种小手工的热切喜爱与浓厚兴趣。12岁的女孩阿依古丽对刚刚送给自己的剪纸的王革老师说:“以后我一定要去乌鲁木齐读书,要去找您好好学习剪纸”。

    3月20日,新疆艺术研究所组织带领乌鲁木齐市和吐鲁番市18名非遗传承人赴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及所辖16个村实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流动非遗展示、展演、展览进村庄、进校园和送图书活动,共赠送图书420册,惠及村民10余万人。把优秀传统文化送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在全区“去极端化”工作和“访惠聚”活动中,实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宗教极端思想斗争的新常态。

    展示展演所到的村庄,闻讯赶来的村民们或席地而坐,或骑墙爬树等待观看,将村委院子占去了大半。在人口1800多人的夏库尔村,村民们被非遗展示、展演所吸引,兴致盎然地观赏趣味横生的工艺品,沉浸于情绪激扬的民歌演唱,陶醉在欢快热烈的麦西热甫当中。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配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面向南疆基层农村创新实施了以“恢复一批”、“新创一批”、“下去一批”、“扶持一批”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为“去极端化”探索了有效的文化路径。今年,自治区文化厅着眼打好打赢“去极端化”主动仗,精心谋划、统筹建立“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长效机制。

    为配合自治区“访惠聚”活动,新疆艺术研究所做到了三个“首次”,特色鲜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次”直接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首次”采取流动的方式组织非遗展示活动;“首次”将少年儿童作为展示活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