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玉素音·艾山家的斋月生活

14.07.2015  16:08
    2015年7月8日,记者走进新疆喀什市一户维吾尔族家庭,了解了他们在斋月期间的生活。

  玉素音·艾山的家在吾斯塘博依街道艾提尕尔社区,他在自己家不远处的吾斯塘博依路上拥有一个打馕店,在他的打馕店里,玉素音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家斋月里的生活。

  玉素音家有6口人,60岁的母亲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他还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在喀什市一中读初三,儿子在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读书,还有1岁的小女儿还没有断奶,他妻子要负责接送孩子或者在家里做家务,是一个地道的家庭主妇。他们家对于封不封斋很自由,没有多少分歧。

  “凌晨2时到5时是吃饭时间,到了5时之后就不再进食。晚上10时20分,就又可以吃饭。我们这儿封斋是自由的,我们家里只有我母亲和我封斋,其他人没有封斋。因为儿女要上学,还要照顾小家伙,妻子就封不了斋。”玉素音说,要想封斋也可以,没人说不能封。不过要看自己的条件,能封就封,所以现在家里就两个人在封斋。”

  玉素音告诉记者,他们家的主要收入来自打馕店,每天早上北京时间7时就要开始准备打馕。面粉、清水、芝麻、洋葱准备到位后,开始架炉生火,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我们家的打馕店已经有20个年头了,无论春秋寒暑,还是过年过节,我们都会开门做生意,所以封不封斋对我们影响真不大。”玉素音说,他们每天至少要准备200公斤面粉,从早到晚,除去吃饭时间一直要不停地打馕。封斋期间,街坊邻居大多会把馕打包后,晚上开斋再吃。

  玉素音说,封斋要看自己的具体条件来决定,他母亲在退休之前就没有封过斋,“母亲是退休之后才封斋的。封斋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还是一样的,给我们准备饭,收拾房子,洗衣服和做些家务。然后会去对面另一个小区里,和那儿的老太太们一起聊天、转悠、跳广场舞,做一些琐碎的事情。虽然累,但是每天抱孙子母亲还是挺高兴的。

  由于每天打馕的量大,玉素音特意雇了3个伙计,也是他的学徒。阿不都西拉沐·米吉提就是其中一个,他认为斋月里封斋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习惯,而是否封斋是他们的自由。“以前我的爷爷、父母也都会封斋,所以这也是一种传统习惯。并不是说封斋对身体有好的或是坏的影响,它就是一种习惯。封斋与否都是我们的自由。老板(玉素音·艾山)也没有要求我们‘你必须封斋’或者‘你不能封斋’。而且我们白天打馕很辛苦,特别是夏天这么热,所以暂时也没办法封斋。”阿不都西拉沐告诉记者他对封斋的看法。

  15时30分,玉素音在清真寺做完今天第二次“乃玛孜”(祈祷)回到店里,他的徒弟们会趁机小憩一会儿。见到玉素音回来后,正蹲在门口抽烟的热依木江·艾买提笑着给他递烟。“不要来诱惑我!”玉素音笑骂一句。这时,玉素音的妻子阿依努尔抱着孩子来店里看他,他会高兴地接过孩子,大家都会开心地逗弄这个小可爱。

  下午,是一天最难熬的时间,特别是喀什最近天气闷热,人在馕坑周围工作会非常难受。每天一到下午,玉素音就嘱咐学徒们多休息,他妻子也会端来泡好的茶水让他们喝。

  太阳快下山时,就到了开斋时间。玉素音会早早关门,他要赶在天黑回家与家人一起吃开斋饭。应玉素音的邀请,记者也到他家吃了一顿开斋饭。

  开斋饭很丰盛,桌子上摆满了凉粉、饼干、清炖羊肉、拉面、西瓜等吃食,当然还少不了玉素音自己家打的馕。在饭桌上,玉素音说,我们也是赶上了好时代,老城改造后,我们家和打馕铺都被改造过,现在我们生活很幸福,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