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玉语

17.08.2015  13:45

商博会上的珠宝玉器工艺品精品展区。

    天山网讯(记者王玮报道)2015年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7号馆里,一片珠光宝气。尽管雕着仙鹤的金丝玉摆件上纤尘未染,展商陈金秀还是习惯性的用软布拂了拂。

    作为副展区之一,本届商博会展厅的7号馆珠宝玉器工艺品精品展区里,汇聚着大量中高端玉石商品、疆内外玉雕大师的部分代表作,以及老字号和田玉企业的特色产品。

    还有以浙江广西为首的精品珍珠制品,同时深圳以整体形象展示方式来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珍宝饰品,更有其他地区的珠宝玉器工艺品在本次展会亮相——如此聚宝之地,自然汇聚了大量的游客和展商。

    陈金秀的这个仙鹤摆件要卖到几万元,所以她总是喜欢不一会儿就拿布子擦拭一下,好让这个物件用最清亮的“面容”,迎接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我这块料是多少年的存货,找的内地的师傅雕的。”陈金秀说,新疆的玉雕人才一直就不够,好的玉石料一般都是只能送往上海、苏州等地加工,费用成千上万是正常的,“如果找不到好的雕刻师傅,料一般宁愿自己放着。”陈金秀说。

    事实上,在更有名的新疆和田玉行业中,存在同样的问题。

    “这个比例大概要在1:50以上,也就是说一个雕刻师傅,要面对着50个玉器销售商。”郭海军说。这位新疆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玉雕大师已经在这个行业中浸淫了三十多年。

市民用手机拍摄展柜里的玉器。

     玉不琢不成器

    上世纪60年代初,具有国营性质的新疆玉雕厂成立。国家为支持新疆和田玉的发展,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玉雕工匠来新疆带徒授课。在十几岁的时候,年轻的郭海军也进入新疆玉雕厂工作,从此与玉接下缘分。

    “那个时候新疆改变了有玉无雕的状况,但是基本产品都是出口,为国家赚取外汇。”郭海军说。

    和田玉市场一步步从国营的计划经济而向市场转变,也因为改革开放,给这个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下的玉石市场回归了正常,玉石雕刻方面人才匮乏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为解决这矛盾,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想办法,新疆高校分担了玉雕人才培养的重任——新疆职业大学、新疆艺术学院都开设了相关专业,为提升玉雕行业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很明显,至少在现下,仅靠院校来弥补新疆玉雕人才的缺口,远远还是不够。根据2014年的统计,在新疆每年销售的玉器不到30%是在新疆本土加工的,而70%多都是在河南、江苏、上海等地加工后附加15%左右的加工成本返销新疆市场,作为孕育名扬四海、声贯古今的和田玉之乡的新疆,其玉雕业仍然滞后。

    不过郭海军同时也说,新疆玉雕的发展后劲并不比内地差,“我们本地的这些孩子的水准又上了一个台阶,都是年轻人,氛围上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无欲则刚

    “成为一个匠人容易,真正能成为大师很难。”郭海军认为,在匠人通往大师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可能因为现实的压力而半途而废。

    “尤其是当下,一些技师为了刻意迎合市场,制作一些题材低俗的东西。”郭海军谈到这些显示出无奈,“等于白白浪费了资源。

    郭海军说,对于玉石这个大市场,不仅仅需要经营人士冷静下来寻找更好的出路,更需要玉雕者们率先归于沉静,挖掘和田玉艺术创作文化,静下心来做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创新不等于媚俗。”郭海军强调,玉石雕刻是一项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时间磨砺的工作。

    另一方面,追求某种猎奇无法成为主流,而过于因循守旧同样也会带来审美疲劳。

    “不要总是搞个喜鹊闹梅,三羊开泰这些很古老的,让人看了以后都有点儿疲劳,我们可以出现一些富有新意的东西。”在8月13日的商博会和田玉玉文化和产业发展论坛上,新疆著名玉雕大师樊军民对记者说。

    在樊军民看来,无论是追求奇特还是遵循传统,归根结底都是“形式和技艺”上的问题,而他认为现在需要大家从观念和思想上有变化。“这个行业现在的情况是,不仅仅在新疆而是在整个国内,大家都觉得有瓶颈——需要创新,但是怎么创新,在哪个高度上创新?还没有找到规律和方法。

    樊军民认为,创新有几个层面的创新,有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这都是技艺层面的;最高层面的是观念的创新,观念的改变很重要,因为艺术品创作的目的,是表达思想和观念。

    “观念的创新,一个就是年轻人才与老的大师们不断交流,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商博会这样的平台,吸引很多内地的大师,来到新疆来,需要吸收养分,需要碰撞。”樊军民说。

市民用手电筒观看玉成色。

     为玉置衡

    8月13日,当日尽管是商博会开幕第二天,参展商阿建顾不上自己在商博会上的展位,而是跑到“商博会和田玉玉文化和产业发展论坛”,聆听大师们的演讲。

    阿建来新疆近两年,此前就是在内地做翡翠、宝石生意,现在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玉器店,还参与了一家工作室。

    “主要是因为自己喜欢和田玉,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找料自己雕刻自己销售,一条龙。”谈起自己的“转行”,阿建如此说道。

    其实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从2007年间,在乌鲁木齐市内的玉器店铺就已经呈现井喷式增长,甚至已经发展成无玉不成街。

    “新疆的和田玉已经有了规模化,也有了市场化。但是,远远还不是产业化!”商博会和田玉玉文化和产业发展论坛上,新疆和田玉信息联盟商会会长、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马国钦的发言引来一阵掌声。

    马国钦说,目前的新疆和田玉,完成的只有命名标准和鉴定材质真假的分类标准,对于能真正体现价值的分级标准,才刚开始着手。

    在马国钦看来,几十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田玉质量等级标准和价值标准基本上在一定范围内都已约定成俗,无非是没有一个权威部门进行系统地采集、调研、分类和制定。

    “有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后,可以把和田玉科学地分为三六九等,每个等别都有自己详细的标准特征,继而,其价格也就一目了然了。”马国钦说。

    马国钦介绍,今年8月底,设在和田的和田玉交易中心将正式挂牌。国家为支持和田玉产业发展,还将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和田玉鉴定检测中心,批准落户在乌鲁木齐。

    这或许可以看成是“”的另外一种“创新”。

    而马国钦们所追求的,是让和田玉终有一日能有像世界四大宝石鉴定分级标准那样的“游戏规则”,在国际珠宝市场上找到自己的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