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邻里:一座城市的温情守望

26.12.2015  10:40
        构建和谐邻里,是一个城市人文素养程度高低的重要表现,更彰显了一个城市文明和进步。在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蓝图中,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是热点,更是亮点。邻里守望,展现了邻里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美德,成为“创城”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12月24日,记者走访几处民族团结大院和小区,发现邻里间互敬、互信、互助的故事,感受“邻里守望”的温情。写有个人特长的通讯录
        在天山建材社区水泥厂街4区11号楼院里,通讯录成了大家守望相助的重要媒介。
      大院里的住户家家都有一本通讯录,楼里的24户住户的姓名、职业、联系方式和特长都在通讯录上,需要帮助时邻居们亦是各显其能。
        三楼住户卡德尔?依斯玛木擅长维修,上个月单元里的暖气管爆裂,水流一地,卡德尔带着工具在冰水里跟工人们忙了一个多小时。水管修好了,他的衣服裤子都已湿透。
      49岁的邻居闫新玲看在眼里,专门熬了姜汤,递到了卡德尔·依斯玛木手里。
        “发生啥事,大家都是能做点啥做点啥。”闫新玲说,谁家遇到困难,谁家需要帮忙,凡是得知消息的邻居,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去年闫新玲的儿子大学毕业,为了找工作,急坏了一家人。邻居们知道后,到处推荐工作。如今,在大家的帮助下,闫新玲的儿子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最近邻居们正忙着制作新的通讯录,首府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他们打算在通讯录后面增加“创城”内容,还特别增加了邻居至亲的联系方式,便于有事联系。专门留把钥匙在邻居家
      如果把自家的钥匙交给外人保管,你会放心吗?在水磨沟区东湖丽景小区,一对邻居将家中钥匙留给了对门。
        68岁的胡忠明是立井北社区的居民,2010年搬进东湖丽景小区2号楼。刚搬进来没多久,对门的邻居阿同古丽·卡德尔便上门自荐,“我叫阿同古丽,是哈萨克族,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多关照。
      当时老伴高位截瘫经常神经痛,晚上睡不好,半夜起来总折腾。胡忠明说,搬到新家后,特意去给对门打了招呼,先道个歉,没想到,古丽一家不但不计较,还常帮忙背扶老伴上下楼。
        阿同古丽和丈夫都有工作,为防止孩子放学时忘带钥匙进不了家,特意给了胡忠明钥匙。“有时他家出门游玩,钥匙也会放我家。”阿同古丽说,他们很信任对方。
        每次打扫卫生,胡忠明会顺带着把对门的卫生也打扫了,阿同古丽倒垃圾,也会把对门的垃圾顺手倒掉。2012年,胡忠明的老伴儿因病去世,为照顾邻居的情绪,阿同古丽停止了家中装修。2014年春天,古丽家没人暖气爆管,胡忠明的儿子帮忙关水阀维修水管……
      “人说‘万金买邻’,有个好邻居我感觉晚年生活更快乐了。”胡忠明说。舍不得离开的74号大院
        “已经在这住惯了,舍不得离开。”库尔班?吾布力家在新华南路74号大院,这里是2005年由天山区命名的“民族团结大院”,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等十余个民族,现有275户。
      23年前,库尔班从莎车县来到乌鲁木齐打工。2004年搬进74号大院,在院子里的馕店打工时认识了同院开餐馆的王跃先。
        因生活拮据,库尔班常和老婆争吵,王跃先每次跟他聊天时,他总是唉声叹气。
      2009年,王跃先主动把闲置的二楼腾了出来给库尔班。不久后,库尔班的烤包子店开张了。
        “同住屋檐下,都是邻居,能帮上忙的绝不推辞。”王跃先说。
      得到帮助的库尔班,开始学着王跃先帮助他人。修路灯、帮老年人送菜……只要有人喊一声,他就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跑去帮忙。库尔班觉得这些事儿都不足挂齿,院子里像他这样相亲相爱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
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库尔班说,有爱,日子就过得有滋味。
        如今,每天早晨9点,库尔班依旧在小区门口卖着烤包子,烤包子的香味沿街飘香。对于未来,库尔班说,要攒钱,买一套院里的房子,踏实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