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2015上半年电信诈骗“吸金”6000余万

22.07.2015  14:09

  7月21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发布乌鲁木齐上半年电信诈骗分析报告:共立案1000余起,涉案价值6000余万元,其中网络、电话、短信诈骗各占电信诈骗案件总数的43.4%、42%及14.6%.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王海介绍,这三类电信诈骗案件从2009年起在首府出现,之后井喷式发展,且此类诈骗具有非接触性的特点。

  “即使案件侦破了,能追回来的钱款也很有限。犯罪嫌疑人一般把骗来的钱打到多张卡上,从ATM机上迅速提取完成。有的钱很快通过地下钱庄汇到境外,这样追回来的希望更渺茫。”王海说,另外,通过银行等部门查询银行卡等信息,因手续繁琐会耗费较长时间,而犯罪分子则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所有操作,这也加大了侦破难度。

  据分析报告显示,电话诈骗易被侵害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这类人群往往掌握一个家庭的财政大权,所以动辄被骗几万、几十万元。被骗者不乏教师、企业家、公务人员等,可以说涉及各种职业。

  而随着网络购物等消费方式的兴起,“80后”“90后”人群逐渐成为网络诈骗受害主体。

  王海介绍,防范电信诈骗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凡是陌生电话、短信,无论来电显示是什么号码、对方自称是谁以及对方以什么理由,只要最后要求转账、汇款,就坚决予以拒绝,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延伸阅读:给个“甜头”,一步步拉你入陷阱

  乌鲁木齐警方根据分析上半年电信诈骗案例,归纳出骗子常用的五种手段。

   手段1:虚构消费退税

  案例:今年3月,市民赖某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其在四川买的房子要退补贴款8650元,并告诉赖某一个咨询电话。赖某拨打电话后,依照对方指示到取款机操作,之后卡内余额少了五万元。

  揭秘: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购房、购车人信息后,谎称国家鼓励消费、税收政策调整等可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要求受害人在ATM机上实施“绑定”退税账号操作,实际是将银行卡内存款转入了骗子的指定账户。

   手段2:冒充领导

  案例:4月2日,某单位财务人员董某接到“董事长”电话,让她给一张银行卡打款。董某分两次转账六万余元后,发现被骗。

  揭秘:不法分子假冒领导、秘书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解决经费困难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

   手段3:提供彩票、股票内幕信息

  案例:6月4日,男子邢某加入一个QQ群,群主称有专业人员指导买彩票可稳赚不赔,对方提供一个彩票网站,邢某进入网站,按照对方要求,以网银充值方式被对方骗取五万元。

  揭秘:犯罪分子制作钓鱼网站,以发布虚假彩票或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提供资金炒股分红名义,骗股民将资金转入其账户。

   手段4:虚构中奖

  案例:6月,林某收到一条QQ中奖信息,填写信息后,林某用手机与对方联系,对方以交纳保证金、税金、办理中奖证书费,以及流水号错误、操作超时、激活账户等方式,诈骗林某九万余元。

  揭秘:不法分子通过向互联网QQ、邮箱、网络游戏、淘宝等用户发送中奖信息,诱骗网民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骗取钱财。

   手段5:网银升级

  案例:6月,市民方某收到一条“银行”短信,内容是“尊敬的用户:你的网银将于次日失效,请及时用手机登录wap.wxxcvv.com进行实名补录”.

  方某点进网站,并按提示输入卡号、密码和手机号后,收到了验证码短信,输入验证码后收到银行的支付短信,显示方某卡内支出15000元。

  揭秘:犯罪分子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与银行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冒充银行通过群发网银升级短信诱使受害人登录假网站,输入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犯罪分子在后台获取后,迅速将受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