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万亩桑杏连片成景一举多得

30.03.2015  08:41

  维吾尔族人喜欢栽种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的桑树、杏树,以前没有多大效益,可如今它们不仅鼓了农民腰包,还促进当地农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更带来了一定的生态效应。

  3月21日,吐鲁番第三届“杏花旅游季”在托克逊县夏乡南湖村开幕。当天,当地农民买买提·夏克卖烤肉一天就卖出了3000多串,毛收入1.5万元;用自家毛驴车当“摆渡车”的木斯来登·艾力一天进账上千元……像这样日收入过千、近万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都感慨:原来依靠杏花也能赚钱,而且比杏子赚得多!

  桑树也是如此。23日,记者采访时,吐鲁番市葡萄乡巴格日社区居民阿巴尔·阿布力木说,他家有15棵桑树,其中有一棵树龄上百年了,如今,每年每棵树靠销售桑葚能收入近千元,是当地桑树历史上的最高收入。

  桑树、杏树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源于桑园、杏园带来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远远超出了林果本身的价值,是当地农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升级这都归功于吐鲁番地区9万亩桑、杏连片成景的举措。

  以葡萄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的吐鲁番,为什么又做起桑树、杏树这两种乡土树种的文章?

  “在减速增效的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仅靠单一的葡萄产业,显然有些难度,必须增加林果品种。”吐鲁番地区林业局局长白秉书说出了缘由。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吐鲁番开辟新的发展思路,选用桑、杏这两种见效快、适应当地环境的乡土树种,实施万亩桑园、万亩杏园计划。从2013年至今,在国道、省道、乡村道路两侧及农田栽种4.5万亩桑、杏树,将原有“碎片式”的4万多亩杏、桑树连片成景,并开展桑葚季、杏花季、采摘节等一系列主题乡村旅游活动,一举多得。

  连“”成“”,让吐鲁番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升级也找到了突破口。据了解,在今年的“杏花旅游季”里,前3天共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让托克逊这个没有什么历史文化景点的县城一下子成了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

  吐鲁番地区旅游局局长陈书国说,利用万亩桑园、杏园开展系列主题乡村游,不仅适应了当前旅游从景区观光向休闲体验方向转变的新常态,还搅热了吐鲁番的淡季旅游市场,并使当地的旅游旺季提前了将近三个月,成功推动了吐鲁番旅游文化产业的升级。

  “桑树十分耐旱,在吐鲁番干旱、缺水的现实条件下,大面积栽种桑树、杏树,生态效益不容低估。”白秉书说,到“十三五”末,吐鲁番地区计划打造10万亩杏园、5万亩桑园。到那时,生态效益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