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教育援疆:让一生的情怀落地

07.10.2016  12:35

  从中国版图上计算,吉林省吉林市到新疆阿勒泰市,共4686公里。使有现有的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也要用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抵达。而对于张国丰来说,这样的距离,更为直接的感受,是工作和生活的陡然迁变。

  作为一名教育援疆干部,张国丰在中国西北边陲工作了950天。42岁的张国丰曾就职于吉林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现任新疆阿勒泰市教育局副局长。2014年初,按照中组部、吉林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和吉林市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吉林市教育局开始对新疆阿勒泰市进行为期三年的援教工作。张国丰带队,先后两批共17人远赴新疆阿勒泰市进行援教。

  “2014年2月26日,我第一次到新疆。那天,特别冷。”张国丰裹着厚厚的大衣,带着行李,在阿勒泰住了下来。和所有的援疆干部一样,他需要应对干躁的天气和早晚温差大的种种不适合。阿勒泰的冬天格外寒冷干燥,初入阿勒泰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个援疆教师都在流鼻血。

  “很浮躁。”张国丰这样形容自己最初援疆的心态。随着工作的深入,张国丰很快进入角色。援疆期间,张国丰先后分管基教、教研、德育、财务、人事、装备、资助、招生、校外等工作。为了尽早熟悉业务,张国丰跑遍了18所中小学校。其中,距市区110公里的锡别特教学点路况极为复杂,需穿行几十公里的山路才能抵达。

  “这是体力和耐力的比拼。”张国丰笑说。

  远在异乡,对于张国丰来说,排解寂寞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书,写诗。“我一个男人也变得文艺了。”张国丰偶尔也会让自己“起范儿”,比如,下班后独自去市区的咖啡馆坐一坐。又或去克兰河边散步,看夕阳西下。晚上9点多的时候,吉林市早已进入夜色,而阿勒泰地区恰是斜阳西落。

  阿勒泰市第三中学是吉林市援疆对口学校。该校首个汉语高中创新班从班主任到科任全部由吉林市援疆教师担任,同时负责学校高中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在援疆教师中,来自吉林市第一中学的卢宝庆在阿勒泰三中颇具名望。“我有三个徒弟,他们都是三中的老师。”卢宝庆是一名政治老师,版书一绝无人堪比。对于援疆,53岁的卢宝庆有自己的执念:我不愿自己人生的履历上缺少这浓墨重彩的一记。

  进疆一年多,卢宝庆就被查出患有肠癌。两次手术,两次返疆。“我挺不愿意别人给我戴上高尚这顶帽子,即便我到晚期了,我也想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完成我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价值观的问题。”卢宝庆每天都在服药,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援疆教师中最有“收获”的一个。

  9月中旬,吉林一中与阿勒泰市第三中学结为对口支援友好学校,吉林市教育局常委、吉林一中校长张彦明远赴新疆,给阿勒泰三中送来价值10余万元的数码阅卷机。“吉林市教育局将无偿为阿勒泰市第三中学的教师及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使两地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和教育资源共享。”张彦明说。

  秋色渐浓,卢宝庆随手拍下校园里缱绻的秋天,保存。从东北到西北,华年初照后,人生变得柔软温暖。

  如此,一生的情怀盎然生花。

  写在后面:近三年来,吉林市教育局援教团队共计授课20000余节;大型教学活动7次;听课共计6250节;集中评课7次(24人次),散评6250节;传帮带指导教师25人;地区教研活动1次,全校大型活动5次,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共计900次;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30余名,近2000多课时;家访150余次;帮扶特困学生7名,捐资捐物共计总价值10000余元。2016年高考,全部由吉林市援疆教师担任任课教师的理科创新班,全班28名学生20人达到了新疆汉语言理科重点分数线,8人达到了本科分数线,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重本上线率达到了71.5%,超过了当地政府制定重本率10%目标的七倍多,而这些学生中考入口都是14分到21分(中考分档记小分,满分25分)的低分学生,实现了低入高出的培养目标,得到了阿勒泰市委市政府、教育局和广大民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同时,由我们援教的阿勒泰市第三中学因高考成绩喜人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为“团队援疆”典型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