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浓年味是文化——各族群众文博场馆欢度春节假期

03.02.2017  14:39

2月1日讯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美术馆、图书馆和自治区博物馆看到,很多人选择到文博场馆里欢度假期,品文化,过大年。

美术馆里赏春联

这么多福字啊!”每个踏进乌鲁木齐市美术馆的人都忍不住感慨。迎面大幅宣传牌上,“迎新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字样下,是一只正在“引吭高歌”的剪纸雄鸡,宣传牌的其他空白地方,则被20个各式各样的福字铺满了。

乌鲁木齐市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刘元介绍,本次展览由乌鲁木齐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乌鲁木齐书画院(乌鲁木齐市美术馆)、乌鲁木齐市美术家协会、乌鲁木齐市书法家协会、乌鲁木齐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共展出了100个福字、60副春联、50幅美术作品、100幅摄影作品。“展出的书画、摄影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免费提供的,这个‘迎新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自2007年开始在春节期间举办,是乌鲁木齐市美术馆坚持了11年的品牌展览。

记者发现,春联中既有“瑞气满神州青山不老春风拂大地绿水长流”传统寓意型春联,也有“同心共筑中国梦不忘初心谱新篇”这样紧跟时代潮流的新创作春联;云雾山河,花草牛羊,晨光暮霭,雨雪风霜,婚礼集市,生活日常……一幅幅摄影作品展示着大美新疆的多彩风景;美术作品中,国画或写实或写意、油画立体有质感,内容有风景有人物有花鸟。

1月30日是大年初三,毕晓英约了发小,俩人带着孩子来看展览。“带着孩子在节假日来看看展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楼的福字,有各种字体,有些字体孩子都不认识,也让孩子长知识了。

图书馆里浸书香

1月30日上午,走进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三楼中文图书借阅厅、少儿书刊借阅厅,记者看到,一排排书架前,有人走走停停,有人驻足翻阅着图书。选到了喜欢的图书,读者往往会走到桌椅前静静阅读。

77岁的吴学礼老人认真读着一本《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他说,自己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因为鲁迅的文章有深度。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老师何菊文和爱人曾凡涛一起带着孩子来图书馆还书、借书。7个月大的小宝宝在图书馆里待了半个小时,一直安静乖巧,黑亮的眼睛一直好奇地探寻着周围。“我们经常来图书馆看书、借书,现在有了小宝宝,也会借一些画册之类的给宝宝看。”何菊文笑着说。

有的读者是独自前来,更多的人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读书的。记者发现,有个队伍比较庞大,有六个人:这是70岁的于正玉老人带领着孙子、外孙、外孙女们来看书了。12岁的于成杰是哈巴河县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位列班级前三名,被兄弟姐妹们称为“学霸”。“我第一次来这个图书馆,今天我看了小说《嫁衣》,是我喜欢的作家吴虹飞的作品。”于成杰告诉记者。

我们图书馆春节期间不放假,一直为读者开放。这几天每天都有数百名读者来馆里借书、还书、读书。因为要对电路进行检修、改造,我们关闭了四楼电子阅览室、自习室,以及五楼报刊阅览部,不然入馆读者会更多。”乌鲁木齐市图书馆馆长靳艺星介绍。

博物馆里剪窗花

1月31日11时,自治区博物馆一楼大厅,“剪出年味儿·贴出喜庆——剪窗花”活动正在举行。

讲解员以现场互动的形式,为孩子们介绍了剪纸的由来、发展及剪纸技巧。随后,20多名小朋友兴奋地剪了起来。剪刀和红纸在手中不停转动,不一会,猴子、春字、蝴蝶等栩栩如生的窗花便跃然手中。

4岁的谢香凝是现场年龄最小的小朋友,在表哥李翰霆的帮助下,也剪出了一个灯笼窗花。

今天我只花了短短的几分钟就把这个窗花剪出来了,我很开心。”已经是第二次剪窗花的王子潼拿着蝴蝶样的窗花说。

小朋友们边剪窗花边聊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10岁的苏比努尔·阿不都热依木是和弟弟、表姐一起来参加活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剪窗花,跟大家一起剪窗花特别热闹、有趣,还可以互相帮忙和提醒。

自治区博物馆讲解员帕丽巴克·激浪告诉记者,在这里举办剪纸活动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团花剪纸就收藏在自治区博物馆历史展厅里,它1959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303号墓,是南北朝时期的剪纸作品,不仅保存完好,而且画面均匀、线条流畅,完全可以和现代民间剪纸艺术相媲美。

据了解,自治区博物馆于大年初五举行“疯狂扣子戏法·新春纽扣画”活动,大年初六举行“巧手塑金鸡”泥塑活动,元宵节举行“灯节做灯笼·鸡年更吉祥”活动。

除了可以去文博场馆,大年初四开始,新疆相声巴扎开始恢复演出,演出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晚上8时30分开始。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于大年初五演出话剧《霸王歌行》,大年初六演出话剧《老爸开门》,大年初七演出话剧《隐婚男女》,市民可以根据情况安排时间前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