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援地干部群众:“援疆干部亚克西”
在即将告别新疆,回到家乡的时候,受援地的各族各界群众对他们的工作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高中部教研室主任 王卉:6位援疆教师识大体、顾大局,不讲条件和待遇,毫无怨言。他们带来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随时随地否表现出现代教育理念,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也渗透着他们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老师。他们在教育教学具体实施中也是一丝不苟,细致、严谨,值得我们的老师学习。边疆地区老师的教学效率需要提升,这些援疆教师的课件非常精致,一看就是精心准备的,这给我们的老师也做出了榜样。
四师第一中学学生 刘晓南: 我们的援疆老师是地理老师。我们都很喜欢老师的课,上课的方式很新颖,会用多媒体教学,和以往上课的方式不同。通过老师的讲课,极大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也对内地充满了向往。
四师医院骨科主治医生 郑勇: 援疆医生带来了内地先进的医疗技术、理念,并在这里生根发芽,目前在他们的带领下,本院医生也熟练掌握并运用,服务当地病患。援疆医生的服务意识比我们强,更加便民和人性化,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此外,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平时有交流和研讨、手术带教、资讯,还有机会到援疆省份的医院进修学习。
四师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 侯德仁:江苏省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新建了康复大楼,在科研项目方面也有资金支持。在人才培训方面,医院所有的中层干部都已经赴内地培训过,专业医生有将近200人进行了培训,技术上得到了提升,通过交流,理念得到更新,开拓了眼界,开阔了思路。援疆医生还通过外请专家给本院医生进行技术指导和讲学、交流,不断有新的理念、技术的传递。
四师军垦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徐凤珍: 在援疆资金的支持下,我们新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旧厂房改造成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在此之前,社区连自己的办公场所都没有,还借过别人的仓库当办公室,群众来办事也特别不方便,更谈不上有效管理了。现在,社区有“家”了,也有为民服务的场所了,功能、设施都非常齐全,老百姓办事也方便多了。
四师军垦路社区居民 莎尼叶木·木台力甫: 以前看个病还得跑到四师医院去,现在援疆干部帮我们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老人看病太方便了,都不用出社区,还有社保什么的都可以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办理,不用跑很多路。
四师一中高二年级英语老师 范云雁: 援疆教师来了之后,给我们老师带来很多变化。在授课方面给我们进行指导,会给我们上本学科的示范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组开展活动时,援疆教师都会把内地的一些先进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还有学科方面的科研题、考试金题等等。私下里,他们具有很高的素养,很有亲和力,我们能够融洽的相处。
四师一中高二学生 刘晓楠: 援疆老师教我们地理课,他的授课方式新颖,讲课举实例。经常在课堂上讲各地的民俗风情,讲得很好很有吸引力,激起了我对内地的向往,想要好好学习,考出去。
新疆伊犁州第四师医院胫腓骨骨折病人 邓天国 :“仇院长人很好技术也好,每天都过来巡房,检查我的腿,问我在这里住的怎么样,吃的好不好,很有亲和力。”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驼峰绒毛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塔依尔:如果没有江苏省常州市援疆工作组的帮助和引导,我的企业不会发展这么顺利。这些年,常州市援疆工作组立足自身,大力发展产业援疆,我与内地省份的生意往来更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带动和辐射了周围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就业。2016年,公司新上马的驼绒深加工项目签下了3000万元大单。下一步,我将继续去常州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引进当地的加工生产设备,这将大大提高本地牧民驼绒、驼毛加工水平和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
阿图什市民阿布拉江: 阿图什市变得更大更美干净了!而这一切的都是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们三年如一日的付出,这个城市就不会发展这么快速。以前,我下班就是回家吃饭睡觉。如今,看着自己生活的城市越来越好后,我每天吃过晚饭后都会和妻子来到由江苏省昆山市全额援建的阿图什市博古孜河大桥援建的帕米尔大桥上散步,呼吸着郊区农村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城市发展变迁的日新月异。自从帕米尔大桥建成后,每天傍晚来散步的有各个民族的同胞,大家在交流交往过程中,相处的更加融洽。
乌恰县黑孜苇乡阿热布拉克村村民阿依夏·尤努斯: 在江苏省援疆干部的帮助下,我们全家才能搬进县城生活,这在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生活啊!以前,我们全家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一家人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由于草场退化,传统畜牧业很难维持一家的生计,家里也越来越贫困。后来,在江苏省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住上82平方米的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新疆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村民 库德来提·吐尔逊: 江苏省的援疆干部真的为我们做了不少好事。听说江苏省来的这一批援疆干部要走了,我们村子里的人都非常不舍。现在我们赶集用的巴扎就是江苏援疆干部给我们修的,平时除了赶巴扎,村民们还能在上面晒粮食。以前,我们村一星期可能要停水5天。但自从江苏省援疆干部来了以后,就为我们村子做了改水工程。如今,我就再也没有为用水发过愁。
伊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干部 张元熙: 通过学习和培训,我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工作更有干劲了。江苏省援伊三年来,通过搭建人才培训通道,让我们伊宁县干部学到了内地先进管理理念,先后有200余人在海门市各个行业跟岗学习。其中, 2014年至 2015年,我们县就有100名基层干部到海门市参加集中培训。海门市委党校精心准备,通过案例式、研究式、现场体验式、情节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对我们进行培训,并组织我们外出考察、实地参观等。
察布查尔县海努克乡切吉村村民 阿依古丽·阿不迪瓦力: 感谢江苏省盐城市 的援疆医生,如果没有他们的细心照顾,我的身体就不会这么好。这些年,盐城市的援疆医生每个月都会固定来村里给我看病,并为我带来了免费的药品,我和村子里的人都非常感谢他们。我的身体不是很好,每次去医院检查身体都很麻烦。今年,我们切吉村是盐城援疆工作组2016年“卫生援疆脱贫攻坚”活动的第一站。我听说援疆医生们计划用9个月的时间,走遍全县 29个贫困村,为3000多个贫困家庭建立全面的医疗档案,并提供包括保健咨询、常见病防治、大病会诊等整套医疗服务,确保全县人口提前实现健康脱贫。真的很舍不得他们走,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新源县喀拉布拉镇牧民 铁留巴依·吾汗:我家住在距离喀拉布拉镇向南百余公里,在海拔1680米的哈拉布拉草原牧场,感谢扬州市的援疆干部,我得以在深山里也过上了“信息时代”的生活。在扬州市援建新源县的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系统建设项目帮助下,我在深山也能收到电视信号,放牧不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