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造林治沙 刀郎人不想被沙漠吃掉

21.11.2015  12:07
原标题:刀郎人不想被沙漠吃掉

  郁郁葱葱的林带与黄沙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了子孙后代,得种树

  千百年来,绿洲与黄沙的博弈,是生活在叶尔羌河流域的刀郎人要面对的挑战。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久负盛名的“刀郎大枣”产地。乘车向县城西南方向走,十分钟就到了城郊旷野上,地上厚厚的细沙像泥沼般陷住了车轮,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轮廓逐渐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我们要种植百万亩生态林的地方。现在已经种了10.8万亩了。”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艾买提·艾力提醒,“千万不要碰那些植物,这里极端缺水,如果植物被折断,它们将很难再生长,甚至会死亡。

  徒步登上附近最高的山丘,惊讶地看到一片整齐的林带,向左右两侧延伸,林带中是忙碌的人影,一片土黄色中,这些林带的绿色和金黄色平添了一份生机。对于远方一直翻滚着蔓延到天边的沙海来说,眼下这份生机还略显单薄,但有效地阻挡着沙漠向城市进军。

  尕孜库勒乡来了84个人,村民艾买尔·乌斯曼正往袋子里装营养土,“今天大概能装1万袋,沙漠里面车进不去,我们只能靠人往里面背土。”对繁重的体力劳动,艾买尔没有一丝怨言:“我们这里每年4月刮风,把沙子都吹到棉花上去了,庄稼长不好,干活的时候风一吹连眼睛都睁不开。我们种树不为别人,是为了自己,怎么会不愿意?

  巴扎结米乡库台力克村二大队在大队长吐洪·司马义的带领下,扒开树干上的芦苇,给树干刷上石灰,再仔细包起来,“这是为了防止兔子咬树。为了子孙后代,得种树,我干不动了还有儿子、孙子呢。

  “能活30%,也算成功

  2012年,麦盖提县开始大规模种树,没想到全死了。“主要是一开始没有经验,大水漫灌,树种选得也有问题。”麦盖提县百万亩生态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的副指挥长程守谦说。从2013年开始,程守谦带着人去外地学习经验,又找来了县里林业方面的老同志,一项项具体规划,细致到在哪儿打井、哪一块地种什么树。

  沙漠里种树,为了节水,只能滴灌,井得打到150多米深。当时请了10支外地打井队,看完环境就跑了8支,剩下两支打井队打了10口井,却塌了8口。后来程守谦想了个办法,从外面拉土来,一边打井一边砌井壁。沙漠没有路,打井车白天进来,晚上就被沙子陷住了,还得用推土机拖出去。经过艰难摸索,目前112口井,全部采用滴灌形式,基本满足了灌溉需求。

  2014年秋天,种下的树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来自各方的质疑声逐渐平息下来。县委书记文福来清楚地记得,刚开始计划造林时,不少人都在骂:沙漠里怎么种树,都是瞎费力气、浪费钱。可是文福来很坚定:就算能活30%,也算成功。

  “不种树怎么办?我们县整个镶嵌在沙漠里,92%已经沙漠化了,离沙漠最近的地方只有7公里,从1992年到现在,沙漠平均往县城推进了6公里,再不行动,我们都要被沙漠吃掉的,子孙后代就没地方去了。”文福来说。

  “不仅是防沙林,更是绿色聚宝盆

  指挥部一间小屋子里,坐着几个灰头土脸的大汉,好像刚下地回来的农人,一开口,才知道是县里的常委、林业局的书记……大家正在开会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七嘴八舌说着套种经济作物的事情。

  “我们不但得考虑防沙功效,也得考虑林业的经济效益。”程守谦说。2013年,麦盖提县与深圳中环油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企业出钱,县里出人,企业要效益,县里要生态。

  目前,中环油已投入2.1亿元用来植树造林,未来10年内每年还将投入8000万到1亿元,而林带成熟之后,企业可以从文冠果、沙棘等经济作物中获取效益。

  “目前为止,防沙取得了一定功效,但企业还没有一分钱利润,所以我们根据一开始的规划,要引进大芸、甘草、金银花等耐旱经济作物,让企业获利。”程守谦说,“不仅是一个防沙林,更是一个绿色聚宝盆,但是预计10年之后才能真正取得经济效益。百万亩生态林,估计要两三代人才能完成。

  看着大漠斜阳,耳畔响起扑啦啦的树叶声,劳作一天的农人和护林员们聚在一起说笑着。艾捷克、热瓦普(少数民族乐器)的合奏响起,伴着悠扬的乐声,那古朴而苍凉的吟唱在塔克拉玛干大漠之畔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