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县出台系列保护农田防护林的惠民举措
天山网讯(通讯员胡俊秀 杜鹏飞 刘帅报道)近日,笔者在新疆布尔津县杜来提乡草原二村采访时,巧遇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宝林,炎炎烈日下,他骑着摩托车大汗淋漓。上前一问才知道,他正忙于为村里的农田防护林挖渠引水。
说起防护林,还得从一场大风说起。今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草原二村近5000亩的农田地膜连片掀起,庄稼被毁,农民损失惨重。记者来到草原二村的一处林带内,依旧能找寻到被风沙侵袭过的痕迹——地上到处都是枯枝,树上枝叶稀疏枯黄。
刘宝林说:“近年来,随着膜下滴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草原二村绝大部分农田都使用了滴溉。滴溉虽然节水高产,但对先前一直靠大水漫灌的农田防护林来说,因失去水源而逐渐枯萎,已经不起风沙的折腾。”
据当地老人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杜来提乡还是一片戈壁滩,每逢春夏交替时节风沙肆虐,住在这里的人们为了抵御风沙侵袭,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在老一辈开荒播绿人的艰辛努力下,戈壁变为了良田,农民的生活走向了富足。
该村党员付强畴对记者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农田防护林是父辈们辛苦栽种的,我们不能看着它们枯死。”
树在田在、树亡田亡。草原二村“两委”将情况迅速反映到乡里。此事引起了杜来提乡党委书记徐光华的高度重视,经实地调研,立即决定对防护林实施全面保护。
实际勘测、修渠加坝、引水灌溉……草原二村筹集资金1万元,发动村民大干一个月,挖渠加坝15公里。
一系列保护农田防护林的惠民举措也随之出台:浇灌防护林一律免水费、浇水误工可享受误工费等,村民拍手称快纷纷响应。付强畴因工作认真、有责任心,大伙推选他负责防护林的浇灌。付强畴说:“防护林不仅仅是农田的守护者,更是生态环境的保卫者,如果我们保护不好防护林,是要遭子孙后代唾骂的。”
“部分农田防护林的干枯,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筑牢农业生态绿色屏障,不仅是群众的呼声,更是我们的责任。”徐光华说,“到今年秋季,我们将完成全乡60%至70%的农田防护林浇灌任务,待明年防护林灌溉渠道贯通后,将实现农田防护林100%浇灌。”
评论:加强农田防护林保护刻不容缓
布尔津县杜来提乡14万亩农田耕地中,有4万余亩实施了膜下滴灌。实践证明,膜下滴灌具有节水省肥、保土增温、增产明显等特点,一经推广便深受农民欢迎。可凡事难能两全,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在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惠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记者在杜来提乡草原新村看到,因为使用了膜下滴灌技术,连片种植的打瓜叶绿苗壮长势喜人;但在跟前的一片农田防护林里,则是地干叶落一片枯黄。虽仅隔数米,却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上世纪70年代,杜来提乡还是一片戈壁滩,且风沙肆虐。经过当地老一辈开荒播绿人的艰辛付出,一道道防护林拔地而起,成为十多万亩农田丰产丰收的绿色屏障。
据了解,如果林带配置合理,防风固沙的范围可达树高的20至25倍。也就是说,10米高的防护林可使200米范围内的农田免受风沙侵害,而且树木越茂密,防风效果就越明显。另外,农田防护林在调节气温和湿度、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果农田没有了防护林护佑,就等于断了农民的生计;同样的,如果防护林因缺水而大面积枯萎,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将造成巨大伤害。
杜来提乡面对问题没有回避,而是立即着手破解。他们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协调水利部门引水浇灌,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农田防护林灌溉渠道建设项目,让防护林彻底摆脱无水灌溉靠天活命的尴尬境地,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做细做实。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合理保护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已刻不容缓。相信,杜来提乡农田防护林遭遇的困境在全地区绝非个例,其他县(市)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杜来提乡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无疑在农田防护林保护方面开了个好头,值得称赞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