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县“农家戏院”乐出农民新生活
10月18日,新疆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格村姚炳江家,没有专业服装,没有炫目舞台,只是配置了一些简单的乐器,然而只要演出一开始,村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开心地笑声充满整个小院。
塔温觉肯乡党委书记卢涛说,这就是遍布新疆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各村的25个“农家戏院”的普通而又贴近民心的“日常面貌”.全乡6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其中25个村民小组都有了“农家戏院”.
这些“农家戏院”因为深受农民喜爱,所以充分发挥了文化事业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法律法规、惠民政策、民主决策、廉洁自律、民族团结、小康建设等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新风尚融入红歌、秦腔、豫剧、麦西热甫、萨吾尔登、回族花儿、快板、书法中,宣传党的政策,转作风、反“四风”,带作风、促团结,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在欢声笑语中享受新时代的新生活。
姚炳江的家就是其中的一个“农家戏院”,每当约定开演的日子,午饭过后,农家戏院的演员便开始做准备工作。整个演出一个半小时,秦腔、歌曲、黄梅戏轮番上阵,尽管演员偶尔忘记歌词、声音跑调,伴奏者拉错了音符,但演员们仍然面带笑容地投入表演,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会心大笑,使劲鼓掌。
姚炳江2014年66岁,甘肃人,从小就爱听秦腔,在乡里和他有同样爱好的还有七八个人。从2009年开始,大家常聚在一起,有的拉板胡,有的拉二胡,有的打扬琴,有的唱腔。唱得多了,也唱出了一点小名气,被叫成“乡巴佬秦腔小剧团”.谁家办喜事或者做寿,想热闹热闹,就把他们请去唱一场。
75岁的李世刚舞台经验比较丰富,是秦腔小剧团的二胡伴奏,还是乡里秧歌队的“主角”,会耍狮子、舞龙,还会敲大鼓、扮演丑角。他说,“每到冬闲的时候,连焉耆都有人过来邀请我们,可见我们的演出在老百姓中间还是很有名气的呢。”
“这是我们自己的星光大道!”秦腔唱家张正堂笑着说,他们每个月至少集合一次,主要是表演秦腔,还编排一些小品、快板,把党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团结知识编入歌舞中,即兴表演,没有任何报酬,但心里都盼着演出的日子。
据了解,自2014年3月以来,该乡农家戏院搭台演出以来,先后在6个行政村演出18场次,有秦腔、社火、红歌、托布尔秀、麦西热甫、快板、都塔尔等表演,各族演员互学语言,各民族文化舞蹈相互融合,把民族团结之曲唱响每家每户。
当天的“农家戏院”演出结束后,几位村民都感慨道,坐在台下感觉有些像看电视节目而且更加亲切,因为有些演员本来是熟人,一些节目还说的是方言。“好些年前,村里会放露天电影,后来取消了,大家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有了这个农家小戏院,感觉活得也有滋有味了。”村民吴多士说。
“这农家戏院开办后,干部和群众在农闲时有了新去处,唱上一曲,听一听红歌,跳一跳麦西热甫,大家也增进了感情,坐下来谈一谈惠民政策,提一提意见建议,着实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哈尔恩格村村委会主任居玛江·艾克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