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湖县住村干部“走”下去 服务百姓“赞”上来

21.09.2014  04:38

人民网博湖9月20日电 (通讯员 张建学)“我们这里住村干部可好了,就是老百姓的‘好管家’……”“有什么闹心的事找住村干部聊聊,很快就能解开心中的疙瘩,心情舒畅了干活也就不觉得累了,就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现如今,在新疆巴州博湖县5乡2镇20多个村组,随便在村民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聊聊,就能听到这些赞美的话语、这些夸赞民谣。

住村工作组每人都有一本特殊的日记,详细记载着每户农民的家庭情况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住村干部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深入群众当中,唠家常、攀亲戚、访贫问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尤其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等方面真正起到了带头人、解忧人、贴心人的作用。

走访入户察民情

自下村以来,工作组全体成员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家,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每到一户农户家中,工作组成员就拿出民情日记本,认真记述下群众的困难和心愿,回来后进行认真梳理,把群众的困难放到心上。

谈及工作组的下村服务的工作热情,村民玉山翘着大拇指说,他自己因车祸致腿部残疾,使往年承包的防风林带疏于管理,造成成树木活率低,下派工作组到村访查民情,知道后,主动帮助清理防风林带内垃圾、杂草,栽种青杨树苗,还为家里送来了慰问物资,现在工作组来了,就跟自己家人一样,说话办事很亲切让自己心里很温暖,生活很幸福。目前,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共走访群众825人次,记录群众困难34条,归纳整理建议意见11条,撰写民情日记30余篇,化解纠纷矛盾20余件。

建章立制树形象

住村干部“住心”是关键;俗话说“吃饱肚子不想家”。第四工作组成员来自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和县国税局。住村以来就制定了伙食标准、计划和住村值日。制作了住村工作组成员公开栏,将工作组组员联系方式及照片公开,便于群众与工作组沟通交流。为激发住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弘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团队协作精神,工作组积极探索住村工作管理办法,抓纪律、强素质,聚人心、转作风,启动开展了“每周一星”评选活动。村民有空就到村委会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组商量商量,有困难就来找工作组。工作组个别同志家不在博湖,家中还有在外地上学的儿女,很需要照顾。但大家知道,家人需要他们,新村的乡亲父老更需要他们。所以大家达成共识:做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每个人给自己定位要吃苦在前,冲锋在先,扎实工作,务实为民,用良好的形象发挥好带头作用。

组长、宣传部副部长马建新说:“只有沉下身子帮群众,群众才会竖起拇指颂扬你;只有干部心贴心地提供为群众服务,群众才会心跟心地信赖你,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这才是新时期群众观的具体表现。

主动服务解难题

在4月底、5月初的大风降温天气期间,工作组组织村两委班子和老百姓开展狂风肆虐后的自救工作,与村民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共迎狂风,同时帮助农民抢农时,移栽番茄、辣椒苗,赢得到了老百姓认可和信任。村民吐达洪?阿布拉因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常年卧床不起,家庭十分困难。正值春耕忙碌时节,因久病致贫,雇不起民工,家里又没有劳力,一直为种地发愁。他家的情况一直牵动着每一个住村干部的心,工作组得知情况后协调解决了1500元的春耕资金,通过民政部门争取了1000元慰问金,工作组捐款500元,春耕时期,先后用了3天时间帮他家移栽种植辣椒苗。

工作组干部是与村两委班子协商后后,筛选出新村困难户10户,协调联系民政部门,落实了1.2万元的救助款和面粉、清油等生活必需品,安排一名残疾人就业;针对村民反映无文化活动场所问题,协调36.5万元的自治区“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村文化活动室”项目一个;多方筹集3万元资金,维修了一、二组晒场1.3公里的田间道路,三、四组1.2公里的户间道路维修改造工程……这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联系群众聚民心

工作组住村期间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简朴,与村两委同志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帮助其认真分析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理清发展思路;与老百姓同劳动交朋友,态度谦和。用恒心、热心、决心和耐心为老百姓讲解惠民政策、维护稳定重要性、和民族宗教等法律法规系列知识,采取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等形式,融洽各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

52岁吐达洪?阿布拉不幸被病魔缠身,重病卧床,且身患心脏病、肺气肿、肺炎等多种疾病,3个女儿都已出嫁,1个儿子在外县打工,平时家里生活很困难,住村组全体成员自愿捐款,送上了慰问金,并鼓励他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搞好生产,走出困难,早日过上幸福生活。“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住村干部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更多更好地为各族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