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农民上演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21.10.2014  13:21

   新疆日报网讯 在新疆巴州博湖县,8个农民上演现实版“中国合伙人”,通过自建工厂,从农民变身老板,实现将新疆番茄酱销往国际市场的梦想。

  舒启成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博斯腾湖乡的番茄种植大户,也是8个农民自建宏昌食品工贸有限公司番茄酱厂的牵头人之一,目前是该公司董事长。

  “我们8个就是地道的农民,做梦都没想过会当老板。”10月14日,舒启成在电话中表示,从年初有成立公司的想法,到现在公司加工出四千多吨番茄酱成品,并有十多家经销商在跟公司洽谈业务,这半年多一路走来,不容易。没什么学历和管理经验的他,更是摸爬滚打地边实践边学习。

  公司另一股东张克增介绍,目前公司已与两家规模较大的经销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一部分产品将通过天津港销往非洲。

  每年8月至10月是新疆番茄交售期,博斯腾湖乡是当地番茄种植大乡,番茄种植面积在1.5万亩以上。舒启成种植番茄已超过10年,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每年都会为番茄集中成熟、拉运、扣杂等问题犯愁。

  “碰上交售高峰,一车20吨的番茄,如果排上一天一夜的队,起码15%的原料就没有了”。舒启成说,有时损耗能达到30%至40%,面对巨大的损耗,乡里的其他种植户们一直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时乡上仅有40公里地以外的一家番茄酱厂,农民们别无选择。

  为此,今年年初,该乡党委书记邓益君找到舒启成,问他能不能联合乡里的其他种植大户,开一个自己的番茄酱加工厂,不仅能自产自销,也能为乡里其他种植户解决拉运交售问题。

  当舒启成在种植户的聚会上表达这一想法时,种植大户张克增随即表示愿意试试,肖海军、陈站等6名番茄种植大户也加入合伙队伍。

  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决定投资额最大的舒启成为总负责人,负责公司的整体管理和销售;张克增负责原料收购和加工;其余人不参与管理,负责融资。厂里的执行厂长和技术员招聘有经验、高学历的人。

  1月底,宏昌食品工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场址定在该乡工业园区。8月18日,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厂子开始了番茄收购。今年公司收够当地番茄达到8000吨,还解决近70户农民的工作问题。

  “没想到我成功了。”舒启成说,当初最坏的打算,就是保证种地不赔钱,没想到7月份厂子还没开工,就接到了第一笔2000万吨的大订单。

  谈及未来打算,舒启成坦言,一路走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公司60%至70%的番茄酱成品将出口。日后的发展主要还是以地为主,以厂养地,以地发展厂,以后也计划做酿酒葡萄、红枣加工等行业,把乡里的畜牧业、种子业都弄起来,打造一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