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野生鸟类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28.10.2014  14:03

秋季9~10月是鸟类迁徙数量高峰期,也是鸟类保护关键时期。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采取有效措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不断加强专职人员的培训,先后派出100余野生鸟人次赴内地参加培训,学习管理先进理念,为保护区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8月19—20日连续在博尔塔拉报上发布野生动物禁猎期、禁猎区的通告。通告要求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湿地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目前已基本杜绝破坏湿地资源及猎捕野生动物的现象。

三是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巡护方案并进行日常巡护管理,为保护区资源得到全面和有效的保护提供了保障。

四是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确保生态安全。加强各级监测站点、监测队伍和监测人员建设,实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

五是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实现及时、快速、科学救护受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立以来先后救助放飞受伤鸟类十余只,主要有:黑颈鹤、大白鹈鹕、猎隼、凤头、白鹭等鸟类。先后为野生动物投放饲草饲料120余吨。

六是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先后启动实施了2007年湿地保护建设项目、2011年国家级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项目、2012年国家级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00余万元。

博州鸟类主要集中在艾比湖湿地保护区,保护区的湿地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是各种野生动物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 2007---2011年,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样线法和点计数法对艾比湖区不同区域鸟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到233种鸟类,是全疆种数的55%,分别隶属于17目53科128属。首次发现了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白头硬尾鸭Oxyurn leucocephala等的聚集地。首次发现遗鸥Larus relictus和细嘴鸥Larus genei等在新疆分布的确切位置、种群数量及季节性变化等。调查中,还发现了夜鹭、小白额雁、斑背潜鸭、长尾鸭、剑鸻、小滨鹬、细嘴鸥、黄腹鹨等8种为新疆新纪录种。居留型:留鸟38种(占总数16.3%),夏候鸟约102种(占43.8%),其余为旅鸟61种(26.2%)和冬候鸟31种(13.3%)。其中,国家I级保护物种有黑鹳、白尾海雕、大鸨、波斑鸨、遗鸥等5种。新疆特有种类,如小苇鳽、欧石鸻、领燕鸻、蓝胸佛法僧、黄喉蜂虎、黑腹沙鸡、白翅啄木鸟、西域山雀、欧金翅等,计31种,占13.3%。数据分析表明,秋季9~10月鸟类出现一个数量高峰期,最多一次迁徙数量统计为103875只。

                        (博州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