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工业“火车头”牵引经济步入快车道

06.01.2016  10:46
  2100多年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至中亚的商道,踏出丝绸之路。而今,古丝绸之路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十二五”,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工业经济提档加速跃居“龙头”。2010年,博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6.4亿,2015年突破25亿元,企业达429家。

  “一年快起步、三年翻一番、五年大变样”的决心,“口岸强州、产业富民”战略,成为博州工业经济一路昂首前行的决胜方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让博尔塔拉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如阿拉山口那进出的一辆辆班列,一幅以浓烈的色调在广袤大地上绘就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壮丽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岸强州战略破局发展

  2015年12月23日,往返阿拉山口口岸运送交易商品的大型货车络绎不绝。马建民驾驶着一辆拉运工业设备的车准备通关,目的地是哈萨克斯坦国多斯特克口岸。

  从2008年起,在新疆华诚国际运输服务公司任职的马建民,每年要在两地往返60多次。“阿拉山口过关方便,服务到位,让人越干越有劲。”马建民微笑着手握方向盘缓缓驶出国门。

  25年前通关后,一趟趟国际货运班列穿梭于国内最大的陆路口岸,过货量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截至2014年底,累计过货2.65亿吨,出口量、贸易额和海关税收连续9年居全国陆路口岸之首。

  “2015年经阿拉山口直接发往欧洲和中亚的‘渝新欧’、‘郑新欧’班列共22个,开行班列达700余列,中欧班列开行密度越来越大,口岸在亚欧枢纽港地位更加凸显。”阿拉山口市委副书记狄永江感慨地说。

  博州在实施“口岸强州产业富民”战略中,抢先一步申请多样产品进出口指定口岸。2015年10月,阿拉山口成为新疆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综合保税区副主任王勇介绍,依托“渝新欧”班列进口整车,到新疆只需10天,比走海路节约一个多月时间,成本降低10%以上,效率提高3倍以上,价格便宜5%至20%。

  与此同时,阿拉山口粮食、饲料加工进境指定口岸建设稳步推进,国际邮件交换站获批,跨境消费品电商平台搭建完成。

  狄永江说:“正在申请进口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进口活畜、进口植物种苗、进口药品制定口岸。地平线公司获批‘哈国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项目,预计2016年投产,届时阿拉山口除了铁路、公路、原油管道,还将拥有液化石油气管道。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新疆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在阿拉山口设立,它作为口岸的重要磁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群雄逐鹿。

  哈萨克斯坦萨尔布拉克公司哈方代表阿里木江·努尔哈力说:“区位和交通优势最吸引人,产品当天就能从哈国运到阿拉山口,不但成本低效率高,还能享受很多优惠政策。

  到目前,中国国储能源、安徽华茂、上海天马行、哈萨克斯坦国萨尔布拉克等52家实力企业入住综保区。

  “未来五年,要努力把阿拉山口打造成连接亚欧的枢纽港,丝路经济带重要的支点城市,一带一路的商贸物流中心。”狄永江信心满满。

   园区产业集聚乘势而上

  宽阔平坦的园区大道、大气美观的现代化厂房、高效洁净的生产车间……走进博州五工台工业园区,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长江天山一脉牵,鄂博手足情相连。”湖北产业援疆的画面徐徐展开。

  回顾过去一年,五台园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王禄建心情激动,一批大企业落户园区,投资30亿元的山西信友集团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备受瞩目。

  这是博州的重点项目之一,州党委副书记王志军亲自坐镇指挥,该项目是破解博州工业经济发展电力瓶颈上的一把“利剑。

  博州以“一盘棋”的战略思维,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落实招商项目异地落户利益分享机制,抓大不放小,推动“一区三园”产业加快发展。

  截至2015年11月底,博州有各类工业企业4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家。入住“一区三园”的企业达185家,规模以上企业55家。

  多年前,这里还是被称为“石灰窑”的蛮荒戈壁,今日成却为投资发展高地。资源优势吸引了投资者,除了石灰石、石膏、页岩、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外,石灰石地表保有量达37亿吨以上,氧化钙平均含量53%以上。

  “保姆式”服务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我们完善了园区配套设施,实现‘六通一平’,并建设了公租房、标准化厂房等,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园区管委会主任陶俊雄说。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洽谈后落户园区。“有了园区周到的服务,100万吨氧化钙生产线很快建成。”生技部负责人雷霄说。

  位于省道S205线两侧,离博乐市城区34公里、距阿拉山口口岸及综保区29公里处,一方企业落地生根的沃土——金三角工业园区。

  2012年博州的“金三角”诞生,之后这里的建设步伐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建设和招商工作同步推进。

  现在园区道路、防洪坝、给排水、绿化、电力、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整体框架已经形成。园区管委会一班人马全力以赴,处处体现亲商、惠商、爱商,吸引新疆祥泰化工、湖北东贝、华通石油等多家企业入驻。

  新疆峥金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洪彬告诉记者:“金三角工业园区政策好、发展空间广阔、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这些都是吸引我们企业落地投资的优势。

  阿拉山口市委书记博州金三角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聂壮:“我们要着力打造博州进出口能源资源落地加工的产业聚集区和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纺织产业崛起领跑北疆

  2015年12月25日,精河县驼露地毯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不绝,色彩斑斓的花毯像瀑布般地从织毯机上缓缓流淌,工人在织毯机前穿梭。

  人力资源部主任阿孜古丽·赛达洪自豪地说:“这里300多个工人过去都是农民,也包括我。”此前,阿孜古丽还只是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南村农民,家里仅有6亩耕地,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

  2015年年初,由山东威海昆鹏地毯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精河县驼露地毯有限公司进驻精河工业园,9月正式投产,当地农民经过培训成为纺织工。

  阿孜古丽和老乡们一起去山东学技术,回来后就成了企业工人。“我每月工资5000元,老公3000元,弟弟也在这里工作。现在收入稳定,日子也好过多了。”她笑着说。

  董事长刘保平对企业发展信心十足,他操着浓郁的山东口音说:“我们要建设立足新疆、面向西北、辐射中亚的机织地毯生产基地。去年培训了300多人,今年还要吸纳700多人。

  精河县是北疆重要的优质棉基地之一,棉花年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00万亩以上,年产皮棉超过15万吨。

  2014年,精河工业园被纳入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三城七园一中心”。该县借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编制了纺织服装产业规划,筹措资金3.59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运费、厂房、社保等方面,给予纺织服装企业相应补贴。

  精河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袁红海说:“两年来,我们在适度控制纺纱织布规模基础上,扩大环锭纺、高密纺生产规模,重点发展针织、毯类、家纺、服装、无纺布等纺织产业链,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纺织服装产业。

  优势叠加效益,吸引企业纷至沓来。目前,该园区有17家纺织服装企业,已形成了80万锭纺纱,建成投产25万锭,解决就业1800余人,全部建成后可为7000人提供就业岗位。

  “去年,通过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摸底调查,统计出有意向人员7566名,并通过整合国家、自治区等各类培训资金500余万元,采取多种方式培训1000多人,保障企业用工需求。”袁红海说。

  2015年12月9日,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谢青来精河县调研后评价:“精河县的纺织服装产业通过齐心协力的发展,已成为自治区发展最快最好的园区之一,当年招商,当年见效,名列北疆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首位。

  发展纺织服装业是一项促进就业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快推进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一项举措。

  为这一战略的实施,精河县已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