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援疆专家沈剑虹:援疆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沈剑虹在病房给患者家属介绍病情。
近日,正在读大三的学生叶尔拜克来到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他要把一面锦旗送给第八批援疆专家、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沈剑虹。沈剑虹正在做手术,医护人员说可以帮忙转交沈剑虹,叶尔拜克坚持要亲手把锦旗送到沈剑虹手里。
2015年4月22日,叶尔拜克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沈剑虹,他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或许瘫痪,或许已经离开人世。真是太感谢他了。
沈剑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高高的个子,说话有些腼腆。他告诉记者,对于叶尔拜克,他印象比较深刻。去年8月30日晚8时许,沈剑虹忙完一天的工作刚回到宿舍准备吃晚饭,突然接到电话,得知有一个脑疝重症患者急需治疗,需要他去会诊。情况紧急,他来不及吃饭,披上外衣匆匆赶往医院。
到了医院,沈剑虹检查病人病情后发现,患者病情很严重,基底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已高度昏迷。沈剑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怀疑病人患有颅内血管瘤。经过全脑血管造影发现,患者颅内动脉分岔处有巨型血管瘤。沈剑虹经过了解才知道,患者名叫叶尔拜克,今年21岁,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以前他很少见到这么年轻的颅内血管瘤患者,也没有做过这种病例的手术,因为这类手术风险特别大,况且患者又这么年轻,万一有个闪失……
就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沈剑虹沉稳地说道,手术由他亲自主刀。紧张而忙碌的手术开始了,麻醉、监测生命体征、开颅、去血肿……整个手术进行了4个多小时,患者已脱离危险,但沈剑虹满头大汗,显得有些憔悴。而给沈剑虹当助手的医护人员看到他娴熟的技法时个个惊诧不已。
随着与记者的交谈,沈剑虹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来伊犁之前,一直心怀忐忑:在文化背景不同的西部边疆地区开展工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更何况在他们那里还有一些人对新疆存在片面的看法。后来,沈剑虹了解了伊犁的地域特点、风俗习惯与常见病、多发病之间的联系,他的顾虑打消了。
沈剑虹说:“在伊犁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个人的命运与祖国、边疆的稳定紧密相连。说实话,以前有朋友谈论关于新疆的负面话题,自己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再听到别人谈论对新疆的片面看法,就忍不住去纠正,有时还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
沈剑虹刚来伊犁不久,一位维吾尔族患者被查出患有脑肿瘤。州新华医院因为专业技术尚不成熟,一直未能实施这类手术,这位病人又难以负担去外地求医的费用。为此,沈剑虹心情很沉重。“他的病我能诊治,但将来我回南通了,再遇到这样的病例怎么办?”于是,沈剑虹针对这一病例专门制作了教学幻灯片,在科室内开展专题讲座、病例讨论,并在手术过程中向其他观摩同志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和要点,帮助大家掌握类似病症的诊断和处置方法。经过密切协作,他和同事顺利完成了手术,病人手术后3天就出院了。目前,该科室的两名医生已经能独立完成中等难度的脑肿瘤手术。
现在,沈剑虹除了做神经外科手术,还要进行专家门诊、查房、开展讲座。他告诉记者:“援疆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不但体会到一份不一样的担当,还能深化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
州新华医院党办主任童建华告诉记者,沈剑虹在南通大学是一名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神经外科学会创伤学组秘书。1995年,他毕业于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0年获南通医学院外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学位。在近20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成功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4项,填补了该院神经外科疑难手术空白,提高了所在科室的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作用,通过带教、上课、病例分析等,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诊疗技术无私传授给身边的医务人员,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