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馕城”告别囊中羞涩

23.11.2020  22:39

  半月谈记者 徐宁 高晗

  在新疆,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新疆伽师县充分挖掘馕文化内涵,探索出一条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道路,把小馕饼做成扶贫富民的大产业。打馕,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技艺,也成为当地人叩开脱贫致富大门的幸福之钥。

  1

   打馕手艺在手,囊中不再羞涩

  外号“馕城”的伽师县馕文化产业园,天刚刚亮,阿布都艾尼·依马木和工友们一起走进制馕车间,开始一天的打馕工作。他熟练地将一团团用盐水、牛奶揉好的面按成圆饼状,并在馕坯上均匀地撒上芝麻。为了保持面团的湿润,他还要不断地给面团淋上盐水。

  在他旁边,120个统一标准的电气化馕坑有序排列。告别了烟熏火燎的传统制馕方式,现代化的厂房干净整洁,在提高卫生标准的同时,也确保了馕的质量。

打馕师傅将盐水撒到馕坯上 高晗 摄

  馕坑烧到二三百摄氏度后,阿布都艾尼·依马木将身子弯成90度,手伸进馕坑里。只听“”的一声,馕坯贴到坑壁上。渐渐地,坑壁被一片片白色面团覆盖。不一会儿,洁白的馕坯开始渐渐泛黄,并慢慢鼓起了肚子,伴着滋滋的响声,小麦粉高温烘焙后的馕香味渐渐弥漫开来。

  阿布都艾尼·依马木一家世代务农,家里数亩薄田种植的传统作物所获收入远远达不到脱贫标准。去年12月,经过村里的介绍,阿布都艾尼·依马木来到开在家门口的馕文化产业园就业,“离家近、又干净,能体面赚钱,还兼顾家庭,想都没想就来了”。

  年轻人适应力快,不到一个月,阿布都艾尼·依马木就成为一名资深的打馕师傅,并开始带徒。“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手艺也越来越好。现在我会打15种不同的馕,比如艾麦克馕、奶酥馕、玫瑰花酱馕等。”阿布都艾尼·依马木说。

  如今,馕文化产业园已经吸纳像阿布都艾尼·依马木一样的员工1200多名,其中贫困户有696人。产业园给员工做了岗前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一批贫困户由此获得稳定收入,走上脱贫致富小康路。

新疆伽师县:馕产业助力脱贫 马锴 摄

  2

   文旅研创助小馕走向大市场

  2019年,伽师立足自身馕产业发展优势,筹措资金8000万元,盘活一家占地274亩的闲置企业,建成了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的馕文化产业园。这个坐拥400多个馕坑的产业园,如今日均销售馕可达30万个。

  “18万个本地销售,其余的借助物流、电商等平台发往外地。”馕文化产业园负责人马军说,产业园积极拓展外销业务,开通线上销售。如今,南到广东、东到上海都可以看到他们的馕产品。

  自投产以来,馕文化产业园打造了包括“馕小帅”在内的多个品牌。这让产业园出产的所有馕产品有了统一的身份。产业化、标准化制馕不仅让打馕这门老手艺焕然一新,更给传统美食注入了创新的味道。

工人在馕文化产业园制作馕 高晗 摄

  走进馕文化产业园研发中心,负责人王好正在给新产品做测试。“我们测试了充氮、真空包装等多种保鲜方式,看哪种方式最能保证馕的原始风味。”王好说,伽师馕如今要穿越千山万水和消费者相遇,一定要把小馕饼做到最好。

  “表面抹蛋清还是抹牛奶好看,面粉发酵时间多久合适,蜂蜜加多少才甜而不腻,馕饼烤多久口感最好且不开裂,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王好说,馕文化产业园还与新疆农业大学食药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学院师生每年4次来馕文化产业园协助研发新产品。如今,“馕小帅”品牌已经开发出包括饼干馕、玫瑰花酱馕、果仁烤包子、千层馕、奶皮馕等120多种产品。

工人为烤箱内的馕涂抹食用油 高晗 摄

  半月谈记者看到,馕文化产业园内除生产加工车间外,还建有馕文化展示馆。前来参观的游客不仅可以休闲观光、更可了解馕文化的前世今生、体验打馕乐趣。今年,伽师县馕文化产业园获评3A级景区,成了伽师的新名片。

  伽师县副县长庞雪琴表示,伽师按照“馕产业+技能培训+扶贫就业+旅游观光”的发展模式打造馕文化产业园,以产业带就业,不仅让烤馕这种传承了2000多年的古老技艺延续下去,更让工人们通过身份的转变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未来,伽师将全力推动伽师馕从单一产品输出向人员、技术、标准、厨具、品牌、文化多元交流转变,切实做大、做强、做优、做精馕产业。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