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画廊若羌行

18.12.2015  12:26

冬牧场。贺振平摄

一个偶然机会,蒙巴州民营企业家、河南老乡许松江先生相邀,我去了一趟若羌。

我们乘坐一辆越野车从库尔勒出发,快速向东南疾行。所经208国道现在已修成高等级柏油路,平坦开阔,除了中途吃饭和休息拍照花去两个多小时外,行车仅用了4个半小时赶到了若羌县城。许总说,过去到若羌,440多公里土路,乘车要在风沙中颠簸十几个小时,可受罪了!

208国道大体上是沿着塔里木河左岸建成的,与大河若即若离。虽然不时要穿越戈壁沙漠,但由于大河周期性洪水漫灌的恩赐,路两旁绝大部分都生长着胡杨林或红柳丛,因此并不感到荒凉和寂寞,与我原来想象的大相径庭。

现在去若羌正是时候,10月中下旬,是看胡杨林的最佳时节,遍地金黄,可壮观了。”同行的刘昆黎先生对我说,他曾任巴州文化局局长。

是的,在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中穿行,万千铁铸般的树杆高擎起经霜的树冠,如一顶顶金伞张开,或赭红、或金黄、或深绿、或绛紫,赤橙黄绿青蓝紫,厚重茂密,远近铺开,层次分明,在灿烂秋阳的照耀下,衬托着晴朗的蓝天,万紫千红,分外辉煌,竞相扑入眼帘。这是胡杨林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也是秋天一次隆重精彩的谢幕仪式。大漠的英雄树们仿佛要在严冬濒临树叶落尽之前,尽情地释放出自己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充分展示出顽强不屈的英雄本色,好把生命最美好最亮丽的一面刻印在大漠的画册上。望着车窗外光彩夺目的奇景,我不由陶醉了!

据有关资料称,生长于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林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我曾有幸到南北疆多地观赏过深秋的胡杨林,如伊吾、轮台、巴楚、泽普等地,那里金色的胡杨林都很有名,有的还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往往给人们留下强烈的印象。但是我感觉都不如这次若羌路上,原始胡杨林任你穿行千里依然连绵不绝,真个是秋色斑斓远接天,如同长时间滑行在一眼望不到边的一条彩色河流之中,更如在一道千里山水画廊里畅游,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惊叹不已!

好像不愿让长时间单调的画面造成审美疲劳吧,公路两旁不断转换布景,一会儿有暗红色的红柳墩闪过,一会儿条田和挺拔的白杨林带出现了,接着倒映着天光和大地秋色的水库、湖泊、河流和大片湿地等等异样地貌也接踵而至,更有种种飞鸟啾鸣着展翅掠过画面……多样的形象、色彩和音响穿插变化,不时给人以意外的惊喜,真个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但是,总体感觉上,仍然是长长胡杨林所带给你的满眼金黄。高贵热烈的金黄,是深秋胡杨林色彩的基调,这是一种成熟饱满的色彩,也是喜庆丰收的色彩!塔里木河流域的金胡杨,举世罕见,堪称新疆的一帧大名片。

途中,一条红砖路忽然出现在柏油路旁,如同一条暗红色的地毯铺向天边,原来是废弃的一段208国道。红砖路正中矗立着两座石碑,分别刻写着:“吉尼斯纪录——世界最长的国道红砖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据说这里是一段沙漠“翻浆路”,春夏之际车辆极难通行。于是在1966年,政府组织2000余名北京知青和劳改犯,开赴荒漠就地取材烧砖铺路,先后用去6000多万块红砖,历时7年才修成这段130多公里的路段,从而改善了通行条件。可以想见,当时在物资、技术和设备都极差的条件下,人们肩扛手搬用笨办法修路,该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啊!现在保留了这段三公里长的红砖路,真实地记录了历史,是一件特殊的文物,它见证了若羌人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我站在纪念碑前留影,不禁感慨万千。

黄昏时分,我们带着满眼喜庆的金辉和对前人感恩的敬仰之情,进入秋意盎然、华灯初上的若羌县城。

这是一座开阔大气的小城,林立的高楼掩映于茂密的树木之中,街道整齐宽阔而又清洁宁静。它竟然有一个很大的文化广场和一座设计现代、藏品颇丰的博物馆!享誉世界、曾经在古丝绸之路上大放异彩的古楼兰国和它辉煌千年的楼兰文化,原来就在若羌县境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立即记起这些脍炙人口的唐代边塞诗中的名句来。若羌,拥有多么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呢!

据当地领导介绍,若羌过去的确地处偏远,贫穷落后,自然条件极差,与柯坪、吉木乃、民丰等曾被列入全疆最贫困的几个县,但现在却是鸟枪换炮了!若羌号称“天下第一县”,不仅占有世界最大县级行政单位的幅员,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还拥有全国第一的特大型钾盐矿,近年更培育出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过的红枣,利税增加几倍,农村人均收入过万,一跃而进入全疆最富裕的县市之列。另外,若羌机场即将完工,设计中的纵横两条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也将分别在若羌县交会,届时若羌将成为一大交通枢纽,重现当年古丝绸之路南道交通重镇的风采自是指日可待,在中央“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听了,联想起老同学当年的境遇,反差之大,竟有天壤之别,不禁为若羌县变化巨大和近景辉煌,为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感到鼓舞振奋。

许总20世纪60年代在若羌阿尔金山饿着肚子挖过渠,受尽磨难。改革开放初期,他率先带领焉耆县七个星乡的村民外出打工,逐渐成长为一位成功的、有远见的农民企业家,创立了巴州著名的企业七星集团。近年他决策企业转型,毅然抽出五亿元资金在第二故乡若羌投资兴办种植业和红枣深加工业,一个可循环的绿色大产业链正在形成,前景可观。许先生又是位有着强烈人文情怀的企业家,自幼喜爱历史和文艺。他有感于历史上若羌地区众多绿洲邦国都因内乱或自然灾害而纷纷毁灭,便与对楼兰历史文化素有研究的刘昆黎局长合作,创作出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羌都·公元前》,以便让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加强民族团结,消除不安定因素,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出于对第二故乡的挚爱之情,他们在文学上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这次我们一起来若羌,一个目的就是要对一处神秘的古城遗址进行考察。这处遗址位于若羌县瓦石峡镇西南方数十公里,既是他们小说中汉代“羌都”所在地,也是我小说所描绘的唐代播仙镇原址。

考察路上,照例是胡杨金黄,红柳赭红,田野无垠,秋水泛波,晴空下20公里外的阿尔金山白雪皑皑。我们来到红柳墩丛中,趟着流沙寻访古城遗址。望着随处可见的或黑或红的古陶片,捡拾出人头般大小的古人冶炼铜铁的烧结物,听着知情人介绍:这里本来是条宽阔的大河,不知何故改道了,后来也干涸了;某年有人来这里买走一套完整的古石磨;某年在这里发掘出大批箭杆、箭镞和累累尸骸;某年在沙包下发现被烟火熏黑的断壁残垣和古代的玻璃制品……遗址的种种物象,传递着密集的历史信息,使我感受到弥漫其上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想入非非,油然而生发出一种思古之幽情。这里,当年该是一片多么人烟辐辏、和平繁荣的绿洲啊!曾几何时,均湮灭于荒漠之中了!是毁于环境恶化的天灾?还是惨烈的战争人祸?此刻,许、刘两位先生和我一样陷入了沉思。无论如何,这次实地考察纠正了我原来的想象,回去如何修改小说,心中有数了。

返回库尔勒途中,千里金色胡杨林的浓烈色彩再次让我陶醉了一番,眼睛又不够用了。许松江先生为了消除大家的疲劳,又开始播放他特别喜爱的豫剧光碟来。“有多少女英雄,都把那功劳建”,“帅字旗,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我的大老爷呀,恁听奴细诉那冤仇”……常香玉的慷慨激昂,马金凤的高亢嘹亮,崔蓝田的低回婉转,尽显大师们的声腔风采。我平昔也很喜欢听听豫剧,乡音乡调,家乡地方戏最能抚慰我思乡之愁了。“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越野车风驰电掣般前行,听着让我每每动情的家乡戏,望着车窗外色彩斑斓的秋景,不由吟成一首七绝来:

沙掩古城待细读,胡杨千里画中游。更闻参枣原生果,一路乡音到羌都。(夏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