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吁求创新思维超前目光

22.07.2015  11:35

   新疆日报网讯         在中长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退无可退,短期刺激经济的空间已被大大压缩,信用扩张导致的债务压力与发展需求相互冲突,经济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的矛盾都在加剧的新环境下,如何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目标、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保稳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都在考验着宏观政策部门的调控能力。为推动经济转型,推动制造业升级和创新,在制订“十三五”规划时,我们在思路和方向上非得有所突破,结构和内容上非得有所创新不可。

  将于10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是研究有关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是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体现新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同时,“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这五年对未来发展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认为,“十三五”规划是中国从大国转为强国的关键,焦点就是“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协调内部与外部、速度与质量、发展与生态等多种平衡关系。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守住了7%的目标底线,由于上半年的积极政策仍将发力,下半年经济很可能会温和上升。问题是,守住了今年的经济增长底线,“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形势又会如何?

  就算当前经济在低位运行,但新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因此,中央高层并不担忧。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吉林调研时就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不过,客观而言,当前经济确实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看国际环境,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速下滑等诸多问题,而我国恰处各种矛盾凸显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尤其在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增多,比如既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又要把握好保持适度流动性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平衡,还要把握好增加工资性收入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平衡等等。在这种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二季度超预期完成7%的增速目标来之不易,尤其在稳投资方面,通过扩大项目包、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扶持PPP模式、地方债置换等一系列方式保证政府投资落实。同时,实施了“货币+财政+产业”等一揽子稳增长举措。正是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多种政策工具的精准发力下,守住了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在巨大的规模上仍能以7%的速度增长,是我们向世界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

  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中长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退无可退,短期刺激经济的空间已被大大压缩,信用扩张导致的债务压力与发展需求相互冲突,经济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的矛盾都在加剧。因而,如何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目标、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保稳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都在考验着宏观政策部门的调控能力。

  现在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在多种不利因素下,有关政策不能长短兼顾,相互矛盾,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最终使经济滑向一种“坏的组合”,带来系统性风险。比如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而言,我们已进入了实体经济萎靡、虚拟经济飙升、资产价格高企的组合,这是个很“”的组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风险。今年以来,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比GDP数据表现得要更为严重,很多实业界人士表示商业环境空前恶化,虽然仍有不少企业缺少融资,但值得注意的是又有大量企业根本无意扩张投资,因为赚不了钱。虽然央行从去年11月以来不断放松货币政策,数次降息降准,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仍不畅通,很多资金根本并未流到实体企业中去。

  基于这种逻辑判断,从今年稳增长的“惊险”程度来看,要保持“十三五”经济的平稳过渡,还需要继续宽松的宏观政策来保驾护航,不仅财政政策要积极,而且货币政策要保持宽松。只不过,稳增长的思路可能会有所调整。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而不是“”,关键是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财政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加快PPP项目签约和城镇化基金扩容解决融资问题,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而在市场化改革上,国企改革有望在下半年进入全面加速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建议中,实际上已明确了通过管资产的方式来管国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改革方向,预示着将采取资本化方式、利用资本市场来实行国企改革。

  更为紧要的是,在新的背景下,鼓励和支持制造业的升级和创新。让不断升级的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动力,成为持续的财富之源。在财富积累的发动机正一个个减弱的关键时期,严格按照政府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精神办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新局面,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全力保持制造业的强劲动力。

  不可否认,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双重挤压”,遇到了历史性的挑战。有专家推测,美国在10年之后完全有可能成为“新兴”的低成本“世界工厂”。除了技术最高的美国,其他技术中等的有墨西哥、泰国(泰国是日本汽车供应除美、中的海外市场的最大生产基地,而且在传统上是日本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处于技术低端的则有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国等国家,未来古巴也可能成为一个竞争者。我们过去的低成本、粗放的模式难以持续,必须转型;我们过去过于依赖发达国家市场的外向型制造业,现在必须去发现和开拓更加多元化的市场空间。因此,鼓励中国的制造业以及制造业资本,谋求在新层次上的发展,寻求产业升级和新的市场空间,已显得尤为重要。总之一句话:要坚决推动中国经济转型,要坚决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创新!

  无疑,所有这一切谋划都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换言之,“十三五”规划必须认清这样一种情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升级换代的新时期,“土地经济”和“土地财政”模式也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了,对政府的考核机制将被迫发生改变,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将会上升。制订“十三五”规划时,我们在思路和方向上非得有所突破,结构和内容上非得有所创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