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打响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战

15.11.2016  01:33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新疆是我国盐碱土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区,也是世界上盐碱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11月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在我区启动。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长彦,已从事新疆干旱区农业生态和盐碱地治理研究30多年。他说,新疆水土高强度开发、节水农田迅猛增加,“明灌明排”逐渐向“滴灌微排,滴灌精控”发展,4000多万亩的节水农田,农田水盐运移规律已发生了改变,滴灌使根区驱盐了而非根区却在积盐。如今新疆盐碱耕地比例在逐年上升,已达到我区耕地面积的37.72%,做好盐碱地治理对加快农牧民脱贫、保护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新疆盐碱地治理国内外也少有可移植的经验。目前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已把盐碱地治理列为科技援疆的重点项目。

据悉,该项目执行时间为五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牵头,共组织18家单位的165名专家、科研人员等参加到项目实施中来。项目将针对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中的问题,通过机理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产品研制、县域集成示范等,来发展新疆干旱区现代水盐平衡调控理论,创新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新模式,形成区域水盐生态效应调控模式、节水灌溉农田盐分管控技术模式和盐碱地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并建成示范区,形成全产业链的盐碱地生态治理技术服务体系。

项目组还将选择北疆的玛纳斯,南疆的阿瓦提、岳普湖三地为县域生态治理技术集成示范区,使其盐碱危害降到轻度以下,增产20%至30%,推广10万亩,辐射带动100万亩。同时形成盐碱地产业,争取实现产值过亿元。示范区人均将增收1000元至1200元,新增1万个农村就业岗位,并缓解盐碱地区农牧民贫困现象、改善生态。通过国际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增添新亮点。

参加启动仪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说,项目设计较大,但经费紧张,所以一定要抓住重点和关键,以合理安排,统筹考量,最终顺利完成项目。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仲健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说:“今年7月,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以及区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紧密配合、不懈努力下,该项目获得批复立项,争取到国拨经费2200万元。项目密切聚焦我区盐碱地治理的重大科技问题,项目的实施,将对尽快形成全产业链的盐碱地生态治理技术服务体系,培养锻炼盐碱地生态治理科研团队具有积极的意义。希望项目组在组织管理上能够高度重视,协调推进,加强内控,细化管理,通力配合,注重协作,确保任务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