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深,做到群众心坎上——安徽对口援疆纪实

21.10.2014  14:07

援疆网讯 从江淮大地到昆仑山麓,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戈壁滩上一座座冠以“安徽”字样的建筑,将皖疆人民的心紧密相连。

献身边疆、造福和田、不辱使命、勇创一流。 ”2010年对口援疆以来,安徽省已投入11亿多元,深入推进经济援疆、产业援疆、科技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人才援疆等,把援建成果落实到改善当地民生、增进民族团结上,有力促进了和田地区皮山县稳定和发展,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赞誉。

厚民生暖民心

位于昆仑山深处的皮山县阔什塔格乡,有几个居民点至今尚未通电,村民生活极为不便。今年6月,安徽援疆队不畏艰辛,送去120多套太阳能发电设备,让这里的群众第一次用上了电。

民生建设既是安徽援疆的重点,也是亮点。安徽省援疆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农牧民住房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就地就近拓宽增收渠道,切实让老百姓搬得进、住得稳、能致富。 4年来,安徽省共安排援疆资金11亿多元,其中80%以上的援助资金用于民生建设,解决了受援地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安徽省援疆工作队员缺氧不缺志、苦干不苦熬,全部工作往实处做、往深处做、往各族群众心坎上做,做出安徽特点,努力使安徽援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和田地委副书记、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丁祖荣说,今年安徽省计划共安排援疆资金2.87亿元,共实施援建项目27个,指挥部坚持对项目工地一天一巡查、一周一调度,狠抓跟踪管理与质量监督,确保把援疆项目建成各族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目前,皮山县二甲医院、双语教师培训、干部人才培训、乡镇(村)配套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当地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安徽援疆带来的温暖。

4年来,安徽援疆使皮山县1.6万余户农牧民住进了宽敞舒适的安居房,1950亩荒漠得到改造。 ”皮山县委主要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一大批民生项目的陆续建成,对改变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各族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兴产业增民利

走进皮山县安徽工业园区,一排排蓝顶白墙的厂房格外显眼。短短6个月,由皖籍企业家投资1.8亿元、占地300亩的尚亿服饰公司,就在戈壁滩上建成投产了。

9月底已试运行,吸纳了1100人就业,其中95%是当地群众。 ”公司总经理方丽琴介绍,完全达产后企业将成为南疆最大的纺织服装企业,预计2015年产值可达5000万美元,用工超过2000人。

唯有发展产业,才能更好促进就业,带动老百姓致富。安徽省援疆坚持就业导向,推进产业援疆,帮助受援地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八方客商,增强皮山持续发展内在动力。

4月下旬,皮山党政代表团应邀来皖考察,先后到奇瑞、海螺等企业座谈交流,与铜陵有色、芜湖大浦等企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5月底,安徽省组织“中国光彩事业南疆行”活动,7项投资协议签订。安徽省还与浙江、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商业团体建立联系,介绍招商政策,邀请客商投资考察。

依托皮山县安徽工业园区,安徽省积极帮助拟定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外推介,并确定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口帮扶皮山园区。合肥市高度重视,支援6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正在高标准建设之中。目前已有40家企业进驻园区,累计吸纳5000人就业。

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安徽优势,安徽省每年积极组织和田地区以及皮山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将和田皮山农特产品推入安徽市场,积极建设皮山县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发展农民合作社。针对皮山维药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加强与安徽省亳州中药资源的联合研制开发,建设维药生产制剂中心。

纷至沓来的项目、落地生根的产业,带来了资金、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验,改变了以往“授人以鱼”的援疆模式,皮山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了,跨越式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

重教育强后劲

没想到,坐在教室里,就能听到万里之外的安徽老师给我们讲课。 ”在皮山县一中,四年级学生达吾提·艾山兴奋地说。开展远程同步教育,是安徽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推进教育援疆的举措之一。

皮山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安徽省紧扣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大重点,大力推进教育援疆“千秋工程”。安徽省教育援疆所取得的成就,受到教育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致肯定,双语培训积累的经验得到推广运用。目前,“建立激励机制、搭建远程培训平台、配备科大讯飞智能双语教学设备、请进来走出去培训”的“四位一体”双语教师培训体系已经建立,在安徽省和皮山县建立了10多个远程教育培训平台。选派了五批次政治素质高、业务强的教师赴皮山县支教。

不断拓宽学生培养渠道,从皮山县对口招收了640名初中起点三年制幼师专业学生、四年制高中生、五年制医学护理专业学生,陆续到安徽接受教育。同时,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7所高校,每年向和田、皮山定向招录160名学生。

发展产业,离不了技能人才。在皮山县城新城区,有一座建筑样式新颖的学校就坐落在这里,这就是皮山安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0年,安徽省把这所学校纳入援疆综合规划,投入1.85亿元,新建一所占地300亩的寄宿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同时容纳3500学生。

去年秋季已开始招生,学校开设有建筑工程施工、汽车应用与维修、服装制作、计算机应用、园艺等10个专业,今年新招学生1500多人。 ”校长买买提·艾合买提表示,有信心和决心在三年至五年内在专业建设、办学特色等方面创出自己的品牌。

此外,安徽省积极开展柔性人才援疆,先后多次组织安徽省内建筑、设计、金融、法律、审计等方面的专家及技术骨干到受援地开展培训及技术援助,也为推进受援地跨越发展培训了人才。

甘奉献塑形象

援疆任教期满,因放不下朝夕相处的学生,霍邱县李齐勇老师、庐江县鲍云老师、潜山县汪晓敏老师,今年又选择留疆任教。

不远万里,舍小家顾大家,安徽省援疆干部把皮山当家乡,在各自岗位上主动作为、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处处树标杆、做表率,成为促进皮山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2010年至今,安徽省选派2批74名干部,5批支教、4批支医共252名教师医生到皮山县工作。他们带来了好的工作方法和理念,有力地促进了皮山县干部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特别是教育、卫生战线上的援疆专业技术干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行,以“传帮带”方式为皮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安徽举全省之力对口支援皮山县,让我们很受感动、深受鼓舞,赋予了我们难得的机遇和动力。 ”皮山县委主要负责人说,在安徽省的无私援助下,2010年以来皮山县迎来了大发展、大建设、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大发展、民生事业大进步,全县生产总值由2009年的8.94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7.03亿元,年均增长11.6%;财政收入4年翻了近2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