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打造民族团结特色品牌

26.10.2016  19: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民族团结要十分具体地去推动、去组织。”“抓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十分重要。

  推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要以结对认亲为重点,要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使新疆的民族团结局面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这是自治区对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总体要求,也是我们在全面推进这项活动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紧迫任务。

  民族团结向来不是一个抽象、空洞、虚无的词汇,它蕴含着由无数生动、具体、细小的团结故事升华凝聚而成的深刻内涵。而民族团结“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恰恰正是长期以来,在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和谐共处的过程中,由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汇集而成。这些具体行动,为践行民族团结精神提供了现实载体。

  选好活动载体,就是要用好“结对子”“勤走访”“相互学”“多活动”“真帮扶”“重激励”这六大载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打造首府特色的民族团结品牌,拉近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从而增进了解,消除隔阂。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在日常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默契,这种默契就来自相互的结对认亲、礼尚往来、互学互助的深层交往。

   作为首府,乌鲁木齐共同生活着五十多个不同民族的居民,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不多见,也为乌鲁木齐争创全疆全国的民族团结示范市,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积累。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不仅要选好活动载体,做好“规定动作”,还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创新载体实践,打造出具有民族团结特色的首府品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活动中,首府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更为超前的思路:不仅要求领导在活动中要带头示范,全市党员干部要全体行动起来,在11月底前完成结对工作,更是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各行各业包括各企业、非公单位等都要主动介入,尤其是875个社区和4万名社区工作者,要广泛发动、组织群众,让结对认亲开展到全市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体现了首府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决心和信心。

   创新载体,要融入真情实意。

   “民族团结一家亲”,“”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关爱,更“”在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不分你我的彼此共情。一锅羊肉汤,一家盛一碗,一盘手抓肉,一人来一块儿,古尔邦节我拎着方糖、茶叶去拜访,春节你带着水果干果来拜年,喝粉汤是过年,吃饺子也是过年。透着真情实意,各族群众间串串门、聊聊家常的亲密举动,就显得那么自然而随意,也更容易把民族团结的情感春风化雨般带进现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不仅仅是带着任务“进门”,更要带着情感“入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家亲”。创新载体,要注重以获得实效为本。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一项群众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乌鲁木齐市提出,要通过不懈努力,使全市的民族团结不仅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而且要成为全疆全国的民族团结示范市。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实效:要结对认亲全员覆盖,要经常走访多搞活动,要广泛宣传教育群众,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要相互学习突出双语,要真情帮扶排忧解难,要选树典型注重激励。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实际,以实效为标准,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打造成具有首府特色的民族团结品牌活动,打造成切实便民、惠民、利民的品牌活动,打造成全民参与、人人获益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创新载体,要避免“千人一面”处理问题的方式。

      当前,乌鲁木齐正着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面临着促进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双重挑战。在新的机遇与考验面前,必须要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只有不断创新促进民族团结的载体形式,才能找到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金钥匙”。抓好载体,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事而议,避免“千人一面”、简单粗暴、不假思索处理问题的方式。比如,针对居民小区,可以鼓励建立民族团结大院、社区、楼栋、单元、家庭;针对学校,可以通过学双语、写书法、编歌曲、练舞蹈、做游戏等易于让孩子们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融入团结教育;可以结合“双五好”创建活动,鼓励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主动走出来与各族群众结对认亲、交友联谊,把全市400座清真寺打造成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可以发挥部队、医院、科研单位等的自身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互帮互助、走访交流活动,形成民族团结良好社会氛围。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民族团结一家亲”,只有常走动、常交流、常沟通、常互助,各族群众才能越来越亲、越来越近,也才能形成具有首府特色的民族团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