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构建“嵌入式”援疆新格局

19.01.2017  02:03
  这是春天里的握手!2010年中央把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光荣任务交给江苏,掀开了两地合作交流的崭新一页。

  弹指一挥间,江苏省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来到克州已近三年。在江苏省的对口支援下,一座座设计新颖的定居兴牧房,一座座安全美观、功能齐全的双语幼儿园,一栋栋设施现代化的教学楼,一个个规划有序的工业园区,犹如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在帕米尔高原上绽放。

   民生建设:让百姓生活充满阳光

  昔日的戈壁滩一片红顶黄墙的民居拔地而起,格外醒目。这是无锡市援建的帕米尔高原定居兴牧工程示范点——无锡新村。

  柯尔克孜族牧民朱马巴依2014年搬进了这里崭新的二层小楼,住上了水、电、暖、气、厕综合配套齐全的房子。

  如今,在无锡新村,像朱马巴依这样住进崭新二层小楼的牧民有很多。

  住上了安居房、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自来水、享受免费上学……这些年,一系列巨大的民生变化已成为帕米尔高原上最抢眼的“景致”。

  三年来,江苏省援克干部工作队把改善受援地各族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摆在优先位置,将80%以上的资金用于民生建设,重点安排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棚户区改造、设施农业、高效节水、乡镇(村)配套基础设施、双语教育、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等项目,数以万计的农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上了现代生活。

  行走在帕米尔高原,打上援疆烙印的一个个民生工程,让克州儿女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三年来,江苏省援克干部工作队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行”的理念,一项项惠及民生的举措和重大工程相继到位、密集开工、加速推进,使克州大地暖意融融。高密度、高频率出台的惠民措施,让一个又一个困扰着人们的民生问题得到了破解。

  三年间,江苏省对克州一市两县投入援疆资金3.557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安居富民房、定居兴牧房13202套,超过6万城乡各族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民生优先已成为新一轮对口援疆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短短的三年间,江苏省对克州各类民生项目投入11.11亿元,占援疆资金总额的80%以上,大大提升了受援地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全力帮助克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基础上,根据中组部安排,江苏省又从7家省级医院选派20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助克州人民医院,投入1000万元援疆资金用于克州人民医院硬件建设,使得克州人民医院硬件设施迅速改善,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迅速提升。

   产业援疆: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事干

  “没有克州天易消防落户阿图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刚从位于阿图什工业园区的克州天易消防有限公司下班回家的马木提·艾买提说,“自从到克州天易消防公司上班后,我家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家住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的马木提,尽管在克州天易消防有限公司上班只有半年多,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却让他家的生活彻底改变,这一切都得益于江苏产业援疆的推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稳定之策。”克州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援克干部领队王斌说。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工作注重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年轻人有了工作,才能幸福生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借鉴江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突出新型工业化园区建设,不断夯实克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 造血 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江苏省领导来克州看望江苏援疆干部人才时一再叮嘱,“把产业援助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推动江苏省纺织、轻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克州投资兴业。

  随着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落地,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建成,一批又一批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同胞穿上整齐的工装,告别了千百年来的农牧生活,成为当代产业工人。环境舒适了,收入增加了,他们的笑容也增多了。

  “在克州,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正走上不同于过去的生活轨道,潜移默化间,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阿图什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曾晓铁说。

  把“促进产业,带动就业,打造品牌”作为提升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突破口的江苏省,在支持克州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集聚载体中,投入3.87亿元援疆资金,重点建设阿图什昆山产业园、乌恰常州工业园和阿合奇轻工业产业园,完成园区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40余栋,入驻及注册企业129家,投资总额66亿余元,带动了中兴能源、特变电工等一批企业的入驻,解决就业6200余人。

  随着产业援疆的一次次突破性进展,通过江苏省援克干部工作队主动与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江苏省服装协会以及一些重点企业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先后在新疆、江苏组织开展了20多场项目推介会、产品展销会,邀请了100余家江苏省大企业到克州考察,一批项目成功落户克州,为受援地培养锻炼出一批带不走的招商队伍。

   智力援疆: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在江苏省委党校学习的两个月,是我人生征程中值得珍藏与回味的一段重要时光,更是我学习工作的新起点。”曾在江苏省委党校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的刘开臣开门见山地说,“江苏省的改革开放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克州统计局局长刘开臣之所以能在江苏省委党校与来自江苏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45位学员坐在一起学习,得益于江苏省援克干部工作队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对口援疆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1+X三互行动”促进民族团结,探索推广援受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的“嵌入式”援疆模式。

  这种被称为“合作共建,嵌入式援疆”的新模式,在江苏省委的支持下,迅速在江苏省与受援地得到了广泛推广,双方干部人才交流、产业项目交织、文化旅游交融,实现援疆资金、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的外部优势与当地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相互促进。

  作为首批赴江苏省委党校与江苏学员一起学习的克州籍学员张留生,尽管早已回到工作岗位,但他在江苏省委党校结交的一批江苏好朋友,却一直对支持克州发展充满热情。

  像刘开臣、张留生这样赴江苏省挂职进修的克州干部人才,三年间就有770人。而在这三年中,江苏省投入人才援疆资金1.173亿元,为克州培训培养干部人才20679人,柔性引进人才541人。

  随着“嵌入式”援疆模式的推进,江苏省在总结继承并发扬创新前批援疆做法、评估人才项目绩效的基础上,还开创了“五化一体”(科学化谋才、精细化育才、多元化用才、信息化聚才、融合化成才)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格局。

  针对克州人才资源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紧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江苏省援克干部工作队协助克州党委围绕就业、教育、人才3个重点,首次制定了《2014年克州干部人才工作要点》,提出并以克州党委名义印发《关于实施“帕米尔3123人才培育计划”的意见》,3年培育100名领军人才、200名骨干人才、300名后备人才。

  为了真正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江苏省援克干部工作队创造性地开展“1+X”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行动,形成工作队推动、援疆干部带头、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近两年,苏新两省区共同选派2批20余名“银发”医疗专家赴克州,诊疗千余人次,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普遍赞誉。

  今天的克州,不论城市还是乡村,许多群众在“嵌入式”援疆模式中学到了新本领,走上了致富路。江苏省领导还要求江苏教育、卫生、民宗等多个部门参与进来,结对子、交朋友,把对口援疆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

  随着“嵌入式”援疆模式的深入实施,克州大地正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激动人心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