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运会后首府旅游业这盘棋如何下?——访乌鲁木齐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张江洲

03.02.2016  11:20
            1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三冬”)在新疆落下帷幕。
            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十三冬”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十三冬”品牌和效应的结束。现在,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旅游部门都在着手探讨“后十三冬”时代的旅游这盘棋怎么下。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乌鲁木齐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张江洲,听听他如何看待“后十三冬”时代乌鲁木齐市旅游的发展趋势。
          记者:“十三冬”期间乌鲁木齐市的旅游接待情况与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张江洲:这十几天,乌鲁木齐市接待了20万游客,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以往每年1月下旬这十几天,全市总共接待2万~3万人,“十三冬”带来的游客数量确实可观。
          很多市民都领取了我们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的滑雪体验卡,因为“十三冬”的票卖得很火爆,市民都是抱着“上山买到票就看比赛,买不到就用体验卡去滑雪”的心态,很多没买到票的游客就直接到附近滑雪场游玩了一天,造成了滑雪场的爆满。
          记者:“十三冬”结束后,我们将怎样利用“十三冬”效应来延续这样的旅游热度呢?
          张江洲: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新疆冰上运动中心和几个滑雪场设为国家的冰雪运动训练基地,这不仅仅是对冰雪运动,更对冰雪旅游起到了推动作用。
          市委市政府从前年开始把南山作为一个旅游产业基地打造,这届冬运会的20万游客,包括1200多人的媒体记者,他们都对乌鲁木齐南旅基地的冰雪资源、冬季自然风光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这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起到一个口碑效应。
          我们知道,东北滑雪场距离城市太远,亚布力距离最近的城市也有200多公里,不仅温度低,还有风。但这次冬运会让全国的冰雪运动爱好者知道了新疆也有滑雪场,不仅距离城市近,只有40公里,而且温度还高,身上不冷,并且这些滑雪场的各种设施和雪道都具备国际水准。
          新疆冰上运动中心就建在南旅基地核心区,现在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如何利用好它,这不仅仅是我们旅游部门的问题,同时也是体育、文化等部门需要共同探讨的。无论冬夏,去南旅基地旅游的游客都可以在冰上运动中心走走看看,合影留念。这样一个巨大的资产在未来要怎么利用好,我们会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记者:在对外宣传方面,我们是不是会着重宣传成功举办“十三冬”?
          张江洲:这个是肯定的,毕竟这是我们新疆第一次举办全国性赛事,而且圆满完成了工作。今年,我们的对外宣传肯定会把成功举办“十三冬”与新疆冰上运动中心作为主要宣传点,进一步到国内其他省市、境外的一些旅游客源地国家去宣传,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冬季来新疆旅游。
          记者:除了对外宣传,我们的旅游企业本身如何来利用好冬运会的影响力?
          张江洲:因为“十三冬”的举办,我们的旅游企业已经进行过一次提档升级,在接待、服务、餐饮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另外,白云国际滑雪场计划借“十三冬”的东风,办一个滑雪学校,培养周边的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为自治区培养冰雪运动的苗子。
          现在的孩子学钢琴、学吉他、学篮球等等都有相关的培训机构,所以白云国际滑雪场想成立一个滑雪学校来专门培养喜欢滑雪的孩子,帮助他们走上运动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