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抓科技创新推广取得实际成效

11.04.2016  12:31

  “十二五”期间,浙江全省建设的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12个,其中嘉兴、萧山、金华和湖州4个省级园区已升格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萧山园区被选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对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建的农业科技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集成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人才培养、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浙江省农民持续增收。其中,科技创新和推广成为关键因素。

  一、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成效

  一是总体规模扩大,企业投资增长较快。目前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共12家,核心区面积7.0万亩,较上年增长18%,示范区面积80万亩,较上年增长139.4%。企业逐渐成为主要投资力量,市县财政投入比重下降明显。全省园区总投资额66.6亿元,其中企业投入占总额的69.4%,成为最主要来源。

  二是园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推广效果良好。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共建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3家,公共实验室3914平方米,农产品检测中心18家,创业服务中心11家。在软件方面,通过科技特派员入驻、引进院所和高校作为主体、积极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等,加强园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累计承担自主开发项目781项,其中2015年新增项目203项,较上年增长105%。园区承担的自主开发项目中,国家级项目占13.1%,省部级项目占32.0%。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累计研发新品种289个,研发新技术265项,研发新设施(装备)139套,开发新产品292个,取得专利241件。园区在引进、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方面,累计引进项目243项,引进新品种1250个,引进新技术695项,引进新设施(装备)456套。累计推广新品种863个,推广新技术357项,园区示范推广面积达2030万亩。其中2015年推广新品种226个,推广新技术85项,园区示范推广面积20万亩,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显著加大。
三是园区经济效益显著,带动了农民增收。园区累计实现总产值468.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96.8亿元,上缴税费5.2亿元。多数园区靠主导产业发展有效带动了经济增长。目前全省园区合计共有主导产业51个,2015年新增9个。园区累计主导产业产值占累计总产值的80.2%。园区累计主导产业利润占累计总利润的82.3%。园区累计吸纳就业人数21688人,累计带动农民致富人数达39.8万人。

  二、园区建设经验

  (一)灵活的运营模式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

  12个园区中,有的以引进的院所、高校为建设主体,如丽水农业高科技园区依靠农业科研院所;浙江大学(长兴)农业高科技园区主要依托浙江大学人才和科技优势;温州海洋农业高科技园区依靠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等。而萧山则以引进的企业作为运营主体,并针对中小型企业给予相应扶持政策,目前已建立起成熟的企业加速器运营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运营模式,形成初创型科技企业集聚的态势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在管理体制方面,长兴园区建立了由专家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及其内设机构组成的管理体制,职责明确、机制灵活、运行高效;温州园区先后制定了《产业导则》、《温州市海洋农业高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使得温州园区科技资源集聚效应突显。如温州市海洋农业科技创业基地已引进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企业近20家,首批企业共引导先期投入资金达7030万元,预计可实现年增产值1.4亿元。

  (二)提升园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

  如秀州园区与日本千叶大学、岗山大学及国内的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在种子种苗工作方面,成功实施了3000多个蔬菜、花卉品种的引种试验,选育出蔬菜新品种12个,自主研发新品种16个,其中8个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或认定,西兰花新品种“绿雄90” 打破了进口种子垄断局面并成为浙江省主栽品种。浙江大学(长兴)农业高科技园区依托浙江大学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在植物基因资源的高效挖掘利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具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成为农业高科技自主研发基地,并于2013年获批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园区。南太湖园区企业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开展合作,开展果蔬等技术研发和果蔬新品种选育、中试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0余项,2015年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6亿元。这些合作提升了农高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起到了高科技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显著作用。

  (三)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是关键

  萧山园区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农业体验式营销推广平台,该平台线上“绿科邦”和线下“绿科秀”均致力于“新农业”的发展,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平台,其自主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1项。农科院园区通过杨渡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和绿城嵊州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进行农业新品种选育、开展示范项目, “浙粳22”连续五年被列为省级主导品种;“浙油50”连破油菜单产和百亩方吉尼斯记录。绍兴园区在成功选育出F6代黄河鳖,研发中华鳖选育技术2项、申请国家专利17项后,建立龟鳖高效益生态养殖示范区6个,对“鱼鳖混养”模式、“虾鳖混养”模式等进行积极示范推广,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要有较完备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

  专业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农业园区发展创建了良好环境,各地市在农业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新产品研发检测、成果中试推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渐建立起专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如萧山园区构建起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工厂育苗和栽培体系,建立了食品和药物检测分析等平台、农业体验式营销推广平台等;绍兴园区依靠企业融资平台,多次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融资额850万元,有效解决了孵化器入驻企业融资难题。全省园区“十二五”期间累计组织专家科普讲座529次、开展技术培训3543次,参加培训人员18.9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