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增收新路子

07.10.2017  00:36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 贾增宽 通讯员 魏紫芸 宋丽丽 安艳 报道)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天山南北从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调结构入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脚踏实地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秋收获季到来,记者在天山南北采访,亲身感受了正在发生的变化,天山南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增收新路子,农民增收不再靠补贴。

阿勒泰地区

哈巴河县生态农业让农牧民鼓起钱袋子

近年来,哈巴河县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抓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今年,哈巴河县以“让农牧民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稳粮、强畜、兴林、促特、增收”的目标,充分放大生态、绿色、有机优势,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调结构、优品种、树品牌,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民因地制宜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好的食葵、打瓜等特色农作物,重点围绕打造“额河药谷”目标,鼓励扶持农牧民种植甘草、板蓝根、黄芪等中草药,将中草药发展成最具潜力的富民产业。并鼓励发展以沙棘为主的林果业,加快发展蔬菜、菌类、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及地理标志认证,积极打造绿色有机农牧产品品牌。争取到“十三五”末,“三品一标”产品认证面积达到48万亩,50%的农产品达到绿色标准,20%达到有机标准。

伊犁州

昭苏县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增收致富

9月18日,昭苏县乌尊布拉克乡种植户正在收割香紫苏。种植户马国强说,过去种植传统农作物,每亩地的收入就200多元钱,今年种植的香紫苏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每亩地去掉成本纯收入650多元,而且还能省掉很多工钱。

 昭苏县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温凉气候,冬暖夏凉,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合种植香紫苏。2013年以来,昭苏县先后引进5家公司试验种植香紫苏、薄荷、百合等农作物,经过试验发现,香紫苏最适合在这里种植。昭苏县最终选取香紫苏作为主攻方向,采取“订单式”收购模式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全县种植香紫苏7万多亩,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同时,昭苏县是新疆春小麦的主产区,每年种植小麦70多万亩,今年昭苏进一步稳定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小麦品质和质量,推进科学化种植管理。今年,昭苏县还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在巩固优质小麦、油菜种植的同时,大力推广种植香紫苏、土豆等20余万亩特色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哈密市

巴里坤县洋芋蛋成了致富“金疙瘩

9月19日,在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马铃薯种植基地,两台马铃薯收获机隆隆作响,田埂上撒满了金灿灿的马铃薯,近百名务工人员正忙着装马铃薯,虽然辛苦但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巴里坤的马铃薯丰收了。

巴里坤县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都适宜种植马铃薯,种植的马铃薯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据巴里坤县泽菇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清说,今年该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多亩,其中2000多亩种植马铃薯,为提高产量,合作社从甘肃引进马铃薯新品种,今年共种植了6个品种的马铃薯,其中还有100多亩新品种微型马铃薯。

眼下正值马铃薯收获季,仅石人子村马铃薯种植基地每天就有100多名就近务工的村民。村民杨王德是石人子村四队的村民,他和妻子安凤英正忙着收马铃薯,“今年洋芋长得好,销路也好,100多人都忙不过来,一会就装车拉走了,合作社效益好了,我们也有钱挣,在合作社打工,还不耽误照顾家,挺好的。”安凤英笑着说,家里10多亩地的流转费用,再加上在合作社务工的收入,一年下来老两口也有好几万元的收入。

在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地头,两辆卡车正“空车以待”等着装马铃薯。“今年马铃薯长得不错,这些马铃薯已经有了销路,由小一点的马铃薯合作社进行深加工。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已带动当地300多人就业,带动500多农户种植马铃薯,洋芋蛋成了致富‘金疙瘩’。”王艳清说。

阿克苏地区

乌什县核桃密植改造结“新果

今年对于乌什县依麻木镇上和田村的农民艾克然木·热依木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经过核桃树密植改造,去年我家的核桃收成还不错,一共卖了1.4万元,今年的产量肯定比去年高,挣的钱不会少。”9月19日,艾克然木对记者说。

乌什县密植核桃面积大、产量低,密植核桃每亩原来单产只有80多公斤。密植核桃株行距过小、枝条紊乱、通风性差,树冠普遍表现为上强下弱,导致核桃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从而出现空壳、不饱满、果形小等现象,成为影响核桃产业发展的新问题,因此核桃密植改造和优化升级日益迫切。2015年至2016年,乌什县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全县密植核桃进行摸底,并在1141亩核桃地里试点进行核桃密植改造,移栽出的核桃树成活率达98%,从而奠定了密植核桃改造实施的可行性,随后密植核桃改造在全县正式铺开,艾克然木就是众多尝试核桃密植改造的受益者之一。

艾克然木深有体会地说:“去年我家的核桃树虽然结果的数量较往年相比少了,但单果重量却增加了,收入大幅提高。

近年来,乌什县核桃密植改造工程通过先试点后推广、政府补贴、将新定植地块纳入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改造有效解决了核桃树的通风透光问题,果品品质得到了大幅提高。密植核桃改造也是乌什县近两年来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持的一项措施。全县将对6万亩8年以上挂果的密植核桃进行改造,主要移植到贫困户庭院里,对移出户每亩补贴400元。核桃密植改造提高了核桃产量,促农增收,也加快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预计到2019年乌什县核桃密植改造将达到40万亩。

克州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让农牧民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克州开启向戈壁进军的大会战。如今,克州设施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本地农民为主、政府主导带动、企业和外来农户经营的管理模式。

 9月19日,在乌恰县戈壁产业科技园,种植户阿力亚·阿不都外力的大棚内,新鲜蔬菜长势正旺。“这些蔬菜马上就可以上市销售了。”阿力亚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仅种植销售反季节蔬菜,就为他增收了4万多元。阿力亚原是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牧民,一家人以前的生活依靠放牧为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2009年,阿力亚一家来到戈壁产业园,开始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后来承包了4座蔬菜大棚,全部种植时令蔬菜,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戈壁产业园变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这是克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成功实践,也是带领农牧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生动探索。

克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选准特色产业、扶持新型主体、构建利益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把加快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固边的根本出路,切实提高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通过产业带动一批脱贫的目标。克州大力发展戈壁产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仅今年一季度,克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亿元,同比增长4.7%。全州设施农业发展良好,产值达196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69元,增长11.9%。

伊犁州

察布查尔县水稻田里的“致富经

 9月19日,在察布查尔县种羊场的万亩水稻田里,一台台水稻专用联合收割机正在忙碌的作业,拖拉机不停地运送已收割的水稻,处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今年水稻一亩地能产650公斤,我承包了40亩地,再加上自己的15亩地,除去各种成本,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种水稻前期插秧最忙,整个生长期就忙三个月,农闲季节可以打打零工,我还是村里的网格长,每个月有1800元工资,一年算下来,比我以前在外边打工挣得多。”种羊场托布村村民王正雄在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王正雄的水稻“致富经”受益于察布查尔县推广的稻米产业,察布查尔县地处伊犁河谷,日照时间长,水源干净无污染,有发展水稻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优质高产上下功夫,通过创新实行“科研院校+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稻米加工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已实现了粮食规模化经营。目前,察布查尔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察布查尔县农业局党组书记苑军说,在优化水稻产业结构的同时,察布查尔县把稻米品牌建设作为撬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点,着力整合“察布查尔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叫响伊犁农产品绿色有机生态“金字招牌”,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农产品质量优势、品牌优势、经济优势。在此基础上,察布查尔县抓住绿色、有机水稻品质好、价格高、无污染的特点,在该县坎乡大力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并通过对口援疆的江苏省盐城市积极引进相关企业,试验、示范、推广有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提升有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轮台县核桃喜获丰收 预计产量450吨
  时下正值瓜果成熟的季节,果农们都在忙着采摘,科技信息服务
“海外侨胞故乡行-走进新疆”考察团在察县考察
   新疆平安网讯 (通讯员 综合宣)9月10日,新疆平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