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工作队助阔滚其艾日克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驴村

24.11.2016  11:03

  新疆大学驻叶城县依提木孔乡阔滚其艾日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多措并举带领村民养驴,拓宽群众致富路,使阔滚其艾日克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驴村。

    阔滚其艾日克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植。收入来源单一制约了村民增收致富。经过调研,新疆大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发现叶城及周边农村有养驴的传统,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养驴的村民少了。但毛驴具有良好的食用、药用价值,在内地市场供不应求,养驴业是一个待开发的“金矿”。工作队利用入户走访之机宣传养驴的好处,引导村民调整养殖结构,鼓励村民扩大养驴规模。

    养驴初期投入比较大,为解决资金困难,村委会为村民担保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借款从事毛驴养殖业。在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现在村里饲养毛驴的村民越来越多,养驴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日前,在叶城县依提木孔乡阔滚其艾日克村召开的扶贫促进会上,致富代表买买提依明·吾斯曼说:“今年年初,我尝试着饲养了3头毛驴,收入1万多元。邻居们看到毛驴好养、好卖,都开始养毛驴。”

    村民依地热斯·多来提等3名村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驴大户。工作队邀请他们做致富典型宣讲,鼓励他们带着村民养、帮着村民销、领着村民富。为发挥养殖大户的引领作用,工作队尝试让大户回购毛驴,支持贫困户养殖毛驴。今年9月,工作队与依地热斯商议确定,由他出资为每个贫困户购买2头毛驴,并提供养驴技术指导,最后再按照协议回购毛驴统一销售。养殖模式的创新,既让贫困户拓宽了收入渠道,也让养驴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了双赢。

    工作队还把发展“农户庭院养畜”作为致富实招,经过积极协调,帮助村里争取到庭院经济项目,为20户贫困户建设标准化棚圈,大力发展毛驴等家庭养殖。在村民阿力木家里,他指着新盖的棚圈高兴地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今年村里贫困户都争取上庭院经济项目,这个新棚圈就是用政府资助的钱盖起来的,我养了驴和羊,明年一定能脱贫致富。” 目前,村完成庭院经济建设180户,年出售驴牛等大型牲畜4500余头、小型牲畜3000余头。

    目前,全村道路实现全面硬化,大型双层运畜卡车可在村里畅行,养畜户在家门口前就可以完成交易。养驴大户依地热斯高兴地说:“新修的路,是便民路,也是致富路。    

  工作队走访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养殖,存在养殖规模小、技术不规范、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养驴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发展产业化离不开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离不开合作化。思路一变天地宽。按照“村两委+合作社+社员”的模式,工作队协助成立了“光明农民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为养驴户提供各种服务。在合作社筹建时,工作队鼓励村“两委”走在前头,在用地、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促进合作社大发展。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41人,注册资金80万元,拥有流动资金120万元,形成了村“两委”支持在产业源头上、合作社做强在产业延伸上、村民增富在产业链上的富民发展模式。

    工作队还打算等到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由村“两委”牵头成立股份制公司,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届时,村“两委”以土地折价入股,养殖大户、村民以毛驴(或资金)入股。村“两委”作为公司大股东,村民为小股东,也是员工,最终实现村委土地分红、村民股利分红、员工工资收入的多赢局面。

    如何将农户养殖与市场有效对接,传统养殖与现代组织形式有效嫁接,延伸产业链,将小毛驴做成大产业,是工作队驻村以来考虑最多的问题。为拓宽市场销售,解决村民后顾之忧,工作队帮助养驴大户开通光纤网络,注册为中国驴产业网会员,随时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掌握毛驴养殖技术、市场供求及行情等信息,协助养驴大户在河北、河南设立经销点,加强与唐山、郑州客商的联系,采取订单养殖模式,巩固拓宽市场渠道。现在每周至少能将80余头毛驴运往内地销售。

    目前,阔滚其艾日克村毛驴养殖仅处于产业链最低端,投入较大,收入相对较低。工作队与合作社正着手与内地企业联系,寻找外资,培育集品种改良、规范养殖、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通过引资合作,使村里家家养驴,户户受益。按照一户村民养一头驴一年挣2000元推算,10头毛驴就能增收2万元。从而,真正把毛驴产业,打造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