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职工群众菜篮子的新变化

11.01.2016  17:0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垦区职工群众收入的显着增加,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九师职工群众饮食消费变化和农牧业发展中,可以折射出“十二五”期间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职工餐桌有变—— “老三样”非主角 食材丰富更营养

  1月1日一大早,家住团结农场场部的王立国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市场采购食材,准备中午给回家过元旦的儿孙们做一桌丰盛的午餐。

  市场上,百货商店、菜店、肉店一字排开,前来采购的人熙来攘往,很是热闹。活鱼、鲜肉、果蔬、饮料……不一会儿,王立国老人的小三轮车斗里,便被装得满满当当。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今天买的这些肉和菜,都是团场职工自己的养殖场和蔬菜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又绿色。”作为在团场生活了50多年的老军垦,王立国对团场的变化深有感触,“过去团场职工冬季餐桌上的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早已不是主角了,团场职工的大棚里,随时都有新鲜的、种类繁多的蔬菜瓜果。过去冬储的习惯已经成为我们心底的一份美好回忆!

  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团场职工群众的一些消费理念也在悄悄地变化。

  郑胜英是一六四团四连的一名职工。每隔几天,她都会去团部或塔城市的超市购回大包小包商品,不仅有米、面、清油,还有牛奶、水果和一些休闲食品、保健品。为让家人吃得更健康,郑胜英还经常买些玉米面、荞麦面等粗粮,变着法子丰富家人的餐桌。

  “现在流行合理膳食,鸡、鸭、鱼、肉不再是我们这些家庭主妇的首选,有机、无公害食品才是我们看重的。吃,就要吃出健康。”郑胜英说。

  过去5年,是九师职工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5年。笔者从九师发改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该师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该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余元,较2010年增加1.51万元,年均增长15.8%。

   设施农业做大—— 丰富职工菜篮子 鼓起职工钱袋子

  1月2日,在一六六团瑞景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基地,该合作社社长鲍靖成与社员们正在采收蘑菇。元旦期间,来合作社批发食用菌的客户络绎不绝。

  “我们合作社现有28座高标准大棚,种植了香菇、双孢菇、猴头菇等食用菌,效益很好,参加承包的职工年均收入5万多元。”鲍靖成介绍说。

  九师地处水到头、电到头、路到头的西北边境一线。过去,该师农业种植方式以露天种植为主,职工群众收入低且不稳定。

  “十二五”以来,九师充分发挥“绿色净土”的环境优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把设施农业作为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有效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举措,围绕建设北疆最大果蔬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目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强度推进,大力发展以大棚果蔬为重点的设施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九师扩大设施农业规模的同时,在引进新品种和应用新技术上狠下工夫,提高了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了效益产出,提高了职工收入。通过几年的发展,该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所产出的农产品已经由单纯种植番茄、辣椒等常见蔬菜,发展到现在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食用菌以及草莓、油桃、樱桃等,且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该师依托“投资引导、鼓励买断、统一管理、打响品牌、形成规模、增加效益”的设施农业发展理念,有效整合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不断做大做强设施农业。对具备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该师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并选派技术干部长期蹲点开展技术指导。同时,该师还出台了《设施农业反季节蔬菜销售补贴办法》,对反季节上市的果蔬,每公斤给予0.1元至0.3元的补贴,调动了承包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该师还着力打造“基地+合作社+出口公司”的设施农业产供销发展模式,以华瑞、永利、绿源等企业为龙头,建立起多条设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果蔬产品分级、包装、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条龙,促进了果蔬产品的升值,不仅使该师生产出的果蔬丰富了团场职工群众及周边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而且远销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

  如今,九师拥有备案登记的出口果蔬基地的面积达万余亩,8个团场25个连队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商检局出口果蔬基地认证。

  截至目前,该师共建设各类大棚1.4万座。2015年,该师设施果蔬产量达7.25万吨,实现产值1.68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们还将围绕设施农业,倾力打造一批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不断延伸设施农业的产业链。”该师师长赵亚忠说。

   现代牧业更强—— 畜产品加工出疆出口 职工养殖积极性高涨

  1月1日,笔者来到团结农场五连哈萨克族职工沙斯亚汗·也留思斯家采访。笔者走进他家,看见屋内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各种水果和哈萨克族特色小吃,盛在一个个精致的小碟中,摆满了炕桌。

  去年年底,沙斯亚汗·也留思斯拿到了团结农场惠诚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红的6000元。这已经是他家连续第二年拿到分红了。

  足不出户,每年就能有6000元的红利,这是沙斯亚汗·也留思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3年,团结农场成立了惠诚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家家有畜不见畜,户户按股拿分红”的模式经营管理,在五连建起1座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基地。该场为少数民族职工每户贴息贷款5万元,集中购买牲畜,放在合作社进行统一饲养管理。该合作社成立两年多来,共吸纳带动200余户职工家庭增收,其中五连入股的少数民族职工家庭达52户,累计为入股社员分红225.4万元。

  如今,很多五连职工像沙斯亚汗·也留思斯一样,除了每年从合作社里拿分红外,还通过土地承包、大棚果蔬种植、进厂务工等方式,实现多元增收。

  “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我们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沙斯亚汗·也留思斯说。

  “十二五”期间,九师不断创新畜牧养殖模式,着力调动职工养殖积极性。目前,该师既有“家家有畜不见畜,户户按股拿分红”的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还有“产权明晰、核算到户、统一服务、规模经营”的家庭经营模式,工厂化养殖、现代化管理,实现了技术、信息资源共享,逐渐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模式。

  “十二五”期间,九师成立畜牧股份有限公司12家、养殖合作社17个,建成10个规模达万头(只)以上的养殖基地,有力带动职工群众走专业化、标准化的联合养殖发展道路。

  有了养殖规模,九师还致力在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工夫。该师依托新疆绿翔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一肉制品龙头企业,实现了畜产品加工出疆出口,为职工群众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

  近两年,绿翔牧业公司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头(只),冷库总储存能力达7500吨。同时,该公司在疆内外建立起数百个销售网点,培育起自己的终端市场,研发的优质排酸牛羊肉、野菜、草原鸡等7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陆续走进疆内外的商场、超市,丰富了居民的餐桌。

  经过几年的发展,九师畜牧业真正实现了“品牌+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目前,该师拥有甜菜制糖、肉制品加工、面粉生产、果蔬精深加工等多家产业化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