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开展产业扶贫 带动贫困团场“摘帽”

08.12.2015  14:38
  天山网讯 扶贫要精准,精准识别、对症下药;做强产业是着力点,凸显优势做大做强玉米制种产业,转型发展延长养殖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带动职工群众脱贫的作用;精准对接,每一名干部紧紧连着每一户贫困户,职工群众不脱贫,干部责任不脱钩。正是依靠这些思路,五师八十四团摘掉了戴了9年的国家级贫困团场的“帽子”。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增收,八十四团的可贵之处在于找准并发挥了优势,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扶真贫、真扶贫”,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今年48岁的张德胜是五师八十四团五连职工,曾是连队有名的贫困户。2010年以来,张德胜在连队的扶持下,调整种植结构,种起了甜菜、色素菊花、制种玉米,收入不断增加,现在在团部购买了两套楼房。张德胜只是该团众多职工脱贫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福祉。靠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对接,八十四团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5年,更是一举摘掉了戴了9年的国家级贫困团场的“帽子”。

  八十四团可利用草场面积63万亩,可耕地面积16万亩;总人口845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4%。

  棉花、小麦和油葵,轧花、磨面和榨油,曾是八十四团发展经济的真实写照。然而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低,尤其是该团棉花种植地处积温临界区,年年种、年年亏。2006年,该团贫困人口达871人,成为国家级的贫困团场。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贫困面前束手无策。八十四团党委采取了什么措施,走出了困境呢?

   凸显优势,做大做强制种产业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区分,哪些是低保户 、哪些是贫困户,哪些已经脱贫、哪些将要脱贫,这些底子要摸清楚。”该团政委吴建国说。

  要想变“ 大水漫灌 ”为“ 精准滴灌 ”,“扶持对象精准”只是第一步。为此,该团先后多次对全团 8456 人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要让贫困户真脱贫,得靠产业带动。

  找准了病灶,就可以对症下药。

  近年,该团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切入点,近七成扶贫资金投入产业扶贫。该团以订单种植为保障,积极发展市场看好、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着力做大做强色素菊花、制种玉米、粮食以及畜牧业“四大农业板块”,使该团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夯实了贫困职工群众的脱贫基础。

  “我们团地处山区,天蓝水净空气清新,加上土壤污染少,非常适合制种产业发展;气候多变,则适宜多元种植。”八十四团农业经营公司 总经理陈永胜介绍说。

  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做强产业,八十四团迎来了作物结构调整的“春天”,许多国内制种集团视这里为“制种宝地”,纷至沓来抢滩育种市场,产品销往国内国际市场。

  作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该团与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立了新疆奥瑞金博种业有限公司,实现了从种植到玉米果穗烘干,从包衣到定量包装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每亩降低成本120元。“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团场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相融合,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发挥了组织化程度高和市场灵敏度高的优势,解除了种植职工的后顾之忧。”八十四团团长武杰说。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该团还为所有贫困户制订脱贫计划,逐户明确产业扶贫项目、技能培训内容和帮扶人员,做到产业项目、技能培训和帮扶人员精准到户。今年以来,该团抽调3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连入户,开展精准培训40场,培训职工173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