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团职工举家上阵打造设施蔬菜“王国”

31.03.2015  16:06

  “种菜和照管婴儿一样,要细心耐心还要会观察。婴儿不舒服了会哭闹,菜缺营养素了也会‘闹’——叶子发黄、萎蔫甚至死掉。这就考验种菜人的眼力和管护经验了。”这一番形象的比喻和老练的话让来“取经”的种棚户着实吃了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这番话出自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之口。从事设施农业仅三年就被誉为“土专家”,同时创造了大笔财富带动了一批有志青年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他就是一六二团七连青年职工杨伟旗。

  父子联手打造蔬菜“王国

  2012年,一六二团的设施种植业已经初具规模,全团1400多座大棚建成并投入使用,然而本团职工对设施农业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认为比起一劳永逸的大田种植,设施种植业显然有些太耗费人力,更甚者说,长时间在大棚里劳作会得风湿病,一些跃跃欲试的职工也就打消了种大棚蔬菜的念头,一时间出现了新建大棚闲置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一六二团在当年的“双五千”人才引进计划中,对口引进设施农业种植人才。杨伟旗参加了这次应聘。

  说起和兵团的因缘,还的从杨伟旗的父亲杨永顺说起,2011年杨永顺通过亲戚关系从安徽老家到兵团九师一六二团打工,看到团场大规模建设着的温室大棚时,杨永顺灵光一闪,从团里租赁了两座大棚,结束了给人打工的日子,钻研起设施种植业,第一茬西红柿和辣椒卖出后,杨永顺发现设施农业的利润非常可观,于是想着将全家人都接过来,专职种棚。2012年杨伟旗参加了九师“双五千”人才引进计划,并成功应聘一六二团,新婚燕尔的他带着妻子和母亲遵照父亲的要求,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到一六二团后,按照团场 “购棚上岗” 的政策,杨伟旗成了当年新吸纳的团场职工,年仅23岁。

  成了职工,社保有了着落,有了劳动对象——设施农业大棚。杨伟旗深刻感受到如果不在大棚里做出一番事业,自己就面临非常严峻的生活压力。上阵父子兵,在父亲的指导下杨伟旗和妻子付秀秀种下了一棚辣椒和一棚西红柿,毫无种棚经验的小俩口面对枯燥乏味的蔬菜种植管理,显然没有更大耐心,年轻人贪玩的天性渐渐显露,见到这种情况,父亲严厉斥责了儿子,“家已成,业未立,你感觉不到肩上的担子吗?你不好好种菜拿啥养活你媳妇?”杨伟旗的倔劲儿被激发出来,每天早出晚归,侍弄大棚。遇到技术难题就请教父亲,第一茬菜卖了50000元。杨伟旗发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除了常规的辣椒、西红柿种植外,杨伟旗发现:种植品种单一难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容易造成滞销。所以当务之急是拓宽自己大棚里的种植品种,除了西红柿、辣椒还种植了葫芦瓜、瓠子瓜、黄瓜、茄子。种植的品种越多,技术难题就越多,尽管父亲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但对一些尚未见过的作物病害,父子两也有些困惑,团里派了技术员进棚指导防治病害,父子俩像学生一样认真听着技术员的讲解和指导。

  截止2015,杨伟旗已经拥有27座温室大棚,每个棚里四季不断茬,他和父亲联手打造的“蔬菜王国”已经初露雏形。

   钻研种植技术变身“土专家

  设施农业的核心技术是控温和控光,这一点,杨伟旗的父亲技术纯熟,杨伟旗也从父亲那学来了全套技术。但是对于夏季大棚作物病虫害严重的情况,父子俩有些困惑,爷俩蹲下身子在棚里观察,记录,查找资料、看设施农业技术讲座光碟,学习管理技术。这种刻苦和勤奋为他的大棚作物丰产打下了基础。

  杨伟旗和父亲利用嫁接技术,引进白籽南瓜做为砧木,伽师瓜作为接穗,成功的改良现有的伽师瓜。改变了伽师瓜嫁接以前的抗病性差的生长慢等缺点,嫁接后肉更加厚质更加细、更加的香甜清脆、汁浓、皮薄、含糖量高。并且在自家的设施大棚中实验,利用搭架栽培的伽师瓜生长旺盛,吸引了不少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除了给自己设施大棚“治病”,杨伟旗父子还帮助其他种棚户解决技术难题,善于钻研和耐心细致,父子俩被“菜友”们称为“土专家”。父子俩合力攻破了丝瓜、苦瓜、梅豆在本土种植的技术,他们还设想引进药材种植。

  2015年杨伟旗被团里评为“先进生产者”成为获此荣誉最年轻的职工。

  夫妻合力谋销路“跑市场

  刚到一六二团开始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工作时,杨伟旗和大多数新手种植户一样,面临着投入多,收益低的问题。尽管父亲的种植技术很成熟,但杨伟旗夫妻俩种植那又是另外一番情况,探索当地市场需求成了当务之急。

  第一棚西红柿出产后,杨伟旗发现自家的西红柿放到市场上并不受欢迎,细心地他发现原来自家大棚里的西红柿品种质地偏软,而当地人却喜欢吃质地较硬的西红柿,既便于保存切开时又不能保证汁水不流失,发现这个问题后,种植第二茬西红柿时杨伟旗改选质地较硬的西红柿品种,西红柿销路得以畅通。只要了解蔬菜、了解市场、了解人们的饮食习惯,这样就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生产,当然蔬菜的销售就不是问题了。

  大棚里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全,产量越来越高,新的问题也就来了,仅仅靠固定的几个客商上门来收购蔬菜,已经无法满足杨伟旗的需求,拓宽市场,打开销路迫在眉睫。

  2013年他买了一辆货运面包车,每天早晨亲自开车去塔城市的蔬菜销售市场,妻子付秀秀伶牙俐齿,负责和挑剔地蔬菜批发商“讨价还价”杨伟旗负责开车送菜,这对年轻的“夫妻档”受到了市场里批发商们的喜欢,一是,小俩口的菜品质好,买给销售商不成问题,二是,小俩口年轻头脑又灵活,能准确把脉批发商的需求。

  杨伟旗家的大棚菜除了供给菜市场的批发商,同时也出口,2014年出口西红柿18吨,经过“夫妻档”不辞辛苦的“跑市场”,他们的客户遍及克拉玛依、额敏、裕民县等周边县市。小俩口的几座大棚年纯收入突破了10万元,这让父亲杨永顺很欣慰。

  今年,他打破常规的大棚种植“辣子-西红柿”模式,种植了蒜苗、梅豆、瓠子瓜等作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收益能再取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