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二团医院援疆“天使”文小平的两地情缘

16.02.2016  11:00

  “我不仅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业务骨干,学的是中医,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加了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局援疆医疗工作,于2012年9月来到万里之遥的祖国大西北兵团十师182团医院工作......”文小平回想起几年前,远离美丽家乡,远离妻子朋友,远离熟悉的东北,面对的是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故土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但几年下来,他与这块陌生又熟悉的土地,结下了深厚友情和不解之缘,文小平说,他深感欣慰,有责任为这里坚守国门的职工群众提供帮助,改善医疗条件和环境,让这里的人们不再为医疗设备、技术落后而留下遗憾。

  作为一八二团医院挂职副院长的文小平,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他主管护理及碎石工作,并协助院长成立了十师团场所有医院第一家中医肛肠科、康复科和碎石科,同时,他言传身教、毫不保留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思想,并在援疆工作的第一年,就诊治各种病人达数十人次,无发生一起医疗事故。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心脏不好,2013年1月,文小平因心脏不适返回当地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休息治疗后又返回一八二团医院继续工作,深受全院医务人员的敬佩。就在要结束援疆工作之际,文小平又选择留下来继续援疆事业,让当地群众及周边牧民享受到高质量的肛肠微创手术和优质服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小平经常告诫身边的同事,作为医护人员,就要坚守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方便患者就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持续改善医疗质量,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刻为当地居民和少数民族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同事受益匪浅。

  “新增中医特色门诊、中医康复科、碎石科等服务项目,增强了学科核心竞争力”一八二团医院院长杨晖介绍说,医院坚持用战略管理的理念和思路,统筹谋划学科建设与发展,实施学科“分类建设”和“动态管理”策略,牢牢地把握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拔尖人才这两个关键群体,坚持用发展视野和超前思维构筑人才建设基地,着力夯实学科发展基础,紧贴群众的健康需求,打造特色技术及向基层连队医疗机构推广适宜技术等系列举措。

  的确如此,一八二团医院办公电脑化,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严格落实抗菌分级管理制度,修订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分级权限,组织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专项培训和考核,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严格筛选抗菌药物品种,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重点检查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病例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一八二团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逐步达到或接近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工作质量水平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与此同时,文小平还协助一八二团医院以“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契机,完善硬件设备,改善护理设施,配置呼吸系统,配置新病床十几张和床头桌,提高配液工作效率,并聘请护士担任基础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改变护理服务模式,对护理服务的改进注重细节入手,真正做到小改变大成就。

  文小平十分注重医务人员的自身追求,如何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素质,他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帮助他们完善自我,同时,协助院长完善医院绩效管理办法,主张推行科室年度目标综合考评,进一步细化对医院的考核,细分责任,细分成本,进一步强化了成本核算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密切与周边乡村医生的合作伙伴关系,服务决定效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帮助了一八二团医院实现了患者满意的最大化和医院发展最大化。

  “文小平同志充分发挥了援疆干部联系面广的优势,在一八二团党委和黑龙江农垦局九三中心医院两地互动搭桥,为一八二团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应有贡献......”一八二团医院院长杨晖还告诉笔者,医院不仅两次派人到援建单位考察学习交流,九三中心医院还无偿援助110万元的医疗设备,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端玲还亲自带领专家、工程师来到一八二团医院安装调试碎石机、彩色B超机,培训工作人员技术操作,使一八二团医院逐步形成了人有专业,科有重点的格局,提升了医院的医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