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院去年受理案件六万多起

07.07.2015  02:58
          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根据中央关于重大改革事项先行试点的要求,去年,上海等6省市在司法人员员额制、审判责任制等方面开始改革“破冰”。而承担着全疆1/5的审判任务的乌鲁木齐市两级法院成效如何?
            2014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0378件,其中新收58174件,同比增长10.62%;结案55178件,同比上升3.44%;结案率91.39%。乌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4022件,其中新收13554件,同比增长14.4%;结案13011件,同比上升10.14%;结案率92.79%。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案件数量逐年增多,法院和法官人均结案数均位居全疆第一,两级法院以占全疆法院1/10的人员,承担着1/5的审判任务。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破解“案多人少”“执行难”难题?如何在诉讼中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服务?7月3日,乌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对此作了介绍。
          还“”于法官
          法院综合考虑“人案比”等各种因素,确立了“员额衡定、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三大原则。即法官只有缺额情况下,才启动补任程序,从在法院工作满5年或参加工作满10年,并通过司法考试人员中择优选任,任命为法官助理,在法官缺额时,从担任法官助理两年以上人员中选拔法官。“这打破了以往书记员只要取得司法资格就任命为法官的传统做法。
          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法官需要7年时间,经过十余道程序。初任法官还要到人民法庭挂职锻炼不少于4个月,同时安排法官助理到基层法院交流挂职锻炼。通过探索,基本上走出了单纯依靠增加办案人员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的老路。
          接着,法院推行审判长负责制,取消院庭长对部分法律文书签批权,弱化院庭长行政管理色彩,还“”于合议庭、还“”于法官。
          在推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方面,法院落实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吸收不同行业、性别、年龄的人员参加陪审工作,改变了人民陪审员“官多民少”“城里人多乡下人少”的局面,目前增选后人民陪审员数量达579人,年度倍增计划完成率120%。
          破解“执行难
          自2014年5月开展严打专项行动以来,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审理重大暴恐案件为抓手,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犯罪,积极参与“去极端化”“三非”的整治工作,围绕严打重点,着力在“快、狠、准”上下功夫,发挥刑事审判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10·28”、乌鲁木齐“4·30”“5·22”暴力恐怖袭击案和伊力哈木·土赫提分裂国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法律尊严。
          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乌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开通执行信息短信平台,建成以执行办案为中心,具备网络查控、远程指挥、视频会议等职能的现代化执行指挥中心;实行与各大银行“点对点”的在线实时查询;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管理支队签订协助查控车辆合作协议;通过市中心户外广告大屏、网站和报纸等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协调相关部门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入境、限制贷款融资等手段,严惩规避执行行为。
          今年2月,该院被最高法院评为“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示范法院”。
          便民举措多
          为了给更多的群众提供服务,乌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
          2014年1月17日,该院正式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今年1月6日,实现与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接访,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降低信访成本,减轻诉累。
          目前,乌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形成网上诉讼服务中心、12368语音电话、诉讼服务中心与立案信访窗口“四位一体”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供“线下大厅、线上网站、热线电话”等全方位、多元化、高效率的诉讼服务。
          2009年6月,以“上网为原则,不上网为例外”,乌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对按规定不予上网的裁判文书纳入案件评查范围,倒逼法官提高文书质量。2014年1月与中国裁判文书网实现数据同步。
          2010年,该院对38个法庭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电子证据展示、庭审信息数字屏播放等功能。同时,法院每天选取2~4起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同步推送到新疆平安网、红山网等,实现“五网直播”。
          多年来,乌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司法改革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