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监管是解除“危”险的良方

14.09.2015  13:14

  ◆徐丽莉

  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伤亡惨重。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已告一段落,留给我们这样的反思,如何避免这样的爆炸事件再次出现?

  危险化学品的监管涉及到很多部门,其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组织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危害性鉴定和环境风险评估,确定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负责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依照职责分工调查相关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环境监测。

  武汉危废物联网的做法,无疑为环保部门监管危险品提供了一个样本。

  危废物联网从项目环评之初就对建设单位危险废物的信息进行系统登记与备案,从源头上兜起了涉危企业的“网底”,提前钩织全市危险废物管理“一张网”。涉危企业的所有信息都在环保部门的掌握之中,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及时获取涉危企业危险品的所有相关信息,对事故进行快速有效处置。

  抓了源头还要抓过程,采用电子联单和快递式跟踪管理的模式,可以实现对危废的全过程监管。通过勾稽系统自动形成的台账、联单、申报情况,就可以判定涉危企业是否如实申报和产废。实时监控将事后追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指导,不仅为生态环境提供了屏障,也为公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武汉危废物联网还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及时更新危险品所处进展“状态”,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多部门联动,共同应对,避免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互相埋怨的局面。

  借鉴环保部门搭建的危废监管平台,实现了危废从“摇篮”到“坟墓”的精细化管理。同样,危险品的监管也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从“出现”到“消失”的危险品档案。

  除了环保部门,危险品的监管还涉及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机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卫生等主管部门,危险品的监管应该建设一个大平台,各部门在大平台下,结合自身职责建设小平台,负责相关信息的更新,但各平台的技术标准、接口要一致,保障信息可以实时互通共享。

  同时,各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比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统筹整个危险品平台的建设,可以将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项目和企业信息共享给各部门;环保部门对持证企业可及时开展环评和环境危害性评估,并建立危废档案;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平台可以及时掌握这些危险品的进出口信息;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危险品制定不同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计划;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核发危险化学品的营业执照。

  危险品全生命周期平台建设起来后,一旦有新的涉危企业或者新的危险品,相关部门可以及时获知,更新相关信息,危险品入境、转运、出境等任何风吹草动都在掌控之中。一旦发生事故,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及时研判形势,处置做到有理、有力、有据。

  避开“”险需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信息化支撑。信息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