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俊林调研乌鲁木齐市残疾人托养工作

26.05.2017  18:10

5月25日,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俊林一行深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调研残疾人托养工作。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碱泉街道“阳光家园”日间照料站成立于2010年,常年有10到12个残疾人在这里接受日间照料服务,有2名残联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在这里照顾他们。除日常照料、康复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外,照料站还为残疾人开展手工编织、简单绘画等培训。照料站里的杨子龙老人今年68岁,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已进入照料站7年,他在这里练习国画,技艺大增。见到自治区残联领导一行,他兴奋地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周俊林,感谢各级残联对大家的关心照料。

在盛瑞达服装加工公司的庇护工厂,有4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辅助性就业,工厂根据每个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让这些残疾人在劳动中参与社会生活。工厂经理王成林自己是一名肢残人,他每个月为每名在庇护工厂实现辅助就业的残疾人发放350元工资。为支持企业发展,去年,自治区残联为这个庇护工厂补贴10万资金。周俊林来到生产车间,看望正在生产劳动的残疾员工,鼓励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又适应残疾人就业的新产品,为更多的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搭建平台。

经济技术开发区火车西站片区管委会沟西路社区日光照料站是一个以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为特色的照料站,每天都有智力、精神、肢体、视力残疾人40多人在这里接受日间照料。开发区残联理事长王新红介绍说,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个社区都有各具特色的日间照料站,常年有学校教师、大学生、残疾人亲友到照料站开展志愿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帮助,残疾人也将阳光家园当成自己的家,排练文艺演出节目、打扫卫生、日常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康复训练等大家都积极参与。在沟西路社区照料站里,摆满了残疾人所制作的各类丝带绣、绘画、手工编织的作品。乌鲁木齐74中的音乐老师曹雪莉是“阳光家园”的志愿者,正在为残疾人教音乐。低视力残疾人孔兰新听说自治区残联领导来看望大家,激动地现场唱了一首《送你一束沙枣花》。看到残疾人在这里享受到快乐的生活,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唱歌、跳舞、进行工艺品制作,周俊林书记非常高兴,他说,“阳光家园”就是残疾人的家,大家到这里有家的温馨和愉快,说明我们工作做到位了,他勉励在“阳光家园”工作的同志们继续努力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乌鲁木齐市残联理事长李虹介绍说,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将残疾人托养工作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每年市区两级投入资金达1000多万元,开展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受到残疾人家庭的欢迎和市民的赞誉,成为市里民生建设的亮点。周俊林要求,各基层残联要抓住自治区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契机,积极将残疾人托养工作与民政部门的居家养老服务结合起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康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好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调动整合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努力实现“十三五”期间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达到4万人次、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目标。

调研中间,周俊林还为“阳光家园”里的每个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送上了精心挑选的慰问品。

乌鲁木齐市残联、自治区残联教就部负责同志随同调研。

(教就部蔡红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