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夯实脱贫之基 —来自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亚尔买里村的调研报告

22.05.2019  18:24

激发内生动力 夯实脱贫之基 —来自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亚尔买里村的调研报告

出版日期:2019-05-22    A08版●新闻调查    新疆日报   

http://wap.xjdaily.com/xjrb/20190522/131958.html

江日辉 白之羽 刘毅 周鹏 杨伟

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昆仑山以北,延绵着一片绿洲,被称为“中国探险旅游之乡”“中国大芸之乡”,这就是地处南疆的深度贫困县——于田县。

在县城东部30公里处的奥依托格拉克乡,有个位于沙漠边缘的亚尔买里村。这里常年受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侵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自治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亚尔买里村立足“激发内生动力、夯实脱贫之基”,依托政策支持,结合当地优势,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于2018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4月8日至4月22日,本报调研组在亚尔买里村进行了为期15天的蹲点调研采访,在做好“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专栏采访报道工作的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进行了脱贫攻坚专题调研。

——问卷调查方面,全村449户,其中整户外出务工124户,年龄较大或者其他情况不便问询的20户。有效问询户数305户,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93.4%。

——入户走访方面,入户走访31户,其中重点采访18户,采访对象包括贫困户代表、农业生产典型代表、转移就业代表、养殖户代表、农村经营类代表等。

——集体座谈方面,同三批次共计32人次座谈,主要对象为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劳动模范,以及高中及以下的青少年。

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

亚尔买里村三面环沙,气候干燥少雨。所处的奥依托格拉克乡年均降雨量45.8毫米,年均蒸发量2479.8毫米,年平均气温11.6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09天。

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有449户1691人,其中农村户口411户1562人。村干部5人,小组长5人,党员28人,预备党员1人,团员15人,“四老”人员5人,驻深度贫困村工作队队员8人。

亚尔买里村辖区总面积3750亩,其中耕地面积2826亩。2018年人均收入9612.2元。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479人,现有未脱贫户10户37人,贫困发生率2.19%。

产业方面,亚尔买里村以核桃种植为主,畜牧业以育肥羊和鸽子养殖为主。近年来,亚尔买里村推动“造血式”扶贫,在村里修建了一批羊圈、鸽舍,还修建了占地6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

在农业生产之外,全村逐步形成外出务工、玫瑰花种植加工等新的增收渠道。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66万元。村中心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等设施已具备并发挥作用。

目前,亚尔买里村全村449户已通水、通电,全村范围内所有农户房前已通柏油路。所有村民家里都有电视机,村里已建立通信铁塔,全村范围内都有宽带。“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亚尔买里村是经过严格考核才退出贫困村序列的。”亚尔买里村第一书记寇献民说。

农业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特色经济种植正在起步

寇献民介绍,亚尔买里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绝大多数农户家里有人参与农业生产。全村主要耕地农作物为核桃,种植形式以核桃套种小麦为主,核桃亩均产量约230公斤,小麦亩均产量约300公斤。全村农业生产方式相对简单,以漫灌为主要灌溉方式,面积达2800亩。

目前,全村农业生产水平仍较低。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2%的受访农户参与了土地流转。种植效率相对较低的套种模式在亚尔买里村依旧是主要种植模式,只有3.6%的受访农户完全退出了套种模式,58.3%的受访农户采取部分套种模式,38.0%的受访农户土地全部采用套种模式,作物类型为核桃套种小麦、棉花、苜蓿等作物。

近年来,亚尔买里村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受访农户中,组织开展庭院经济的农户占比达96.8%,其中,75.3%的农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满足了家庭内部需求,13.7%的农户通过庭院经济实现了1000元以内的经济效益,3.3%的农户通过庭院经济实现了1000至2000元的经济效益,7.7%的农户通过庭院经济实现了2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亚尔买里村正在积极改进林果业种植方式,成立了专业护林员小队,由奥依托格拉克乡统一管理。这段时间以来,护林员库尔班·吐孙与同事一起,奔波在村里照看5000余株核桃树。“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和指导村民开展修剪、疏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现在已经完成林果业提质增效项目2800亩。”库尔班·吐孙说。

目前,亚尔买里村共有果园管理及打馕两个合作社,参加农户37户。前不久,村民艾买提·吐孙的苜蓿地开始收获,他所在的合作社直接与乌鲁木齐的客商签订合同,采收好后第一时间冷冻打包发出。“一公斤能卖20元,比种核桃赚钱,老乡来苜蓿地里帮忙采收,一天也能赚不少。”艾买提·吐孙说。

近年来,农业机械在亚尔买里村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渐普及。问卷调查显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机的农户比例达到97.9%。其中,租用他人农机的比例为93.7%。作为子承父业的第二代农机手,买合木提·阿里木认为使用农机已成村民共识,虽然收入水平并不足以支撑每家每户都购买农机,但农机租赁服务已被村民们普遍接受。“这些年自己开着农机帮了不少老乡,非常自豪。

亚尔买里村地处沙漠边缘,该村在防风治沙实践中,也找到了红柳大芸和玫瑰花产业的生财之道,带动了部分农民实现增收。“目前全村种植玫瑰698亩,除了农产品收益外,村民还可以通过参与玫瑰采摘、加工等多个环节工作提高收入。”新疆农业大学驻亚尔买里村第一书记助理明景磊说,玫瑰采摘期每人日均可获得劳务收入80至200元,每年务工期接近60天,拉动收入效果明显。

脱贫攻坚

科学种植向土地挖潜,转移就业靠务工赚钱

在寇献民看来,亚尔买里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向农业挖潜的同时,主攻方向是转移就业。“这是现实的出路,也是未来的方向”。寇献民介绍,亚尔买里村在转移就业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建设了以服装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目前,车间拥有缝纫机154台,长期用工110人左右,可解决本村30至50人稳定就业。亚尔买里村党支部副书记古丽巴哈尔·买吐地介绍说,工厂内职工月收入在800至3000元不等,相较务农收入有较大优势。

二是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落实“1户1技1人1就业”要求,除了组织外出务工,还积极组织拾花工等季节性务工。“4月末已经是玫瑰花的盛花期,亚尔买里村近期将组织拾花工队伍,开展短期转移就业,目前村民报名情况异常火爆。”驻深度贫困村工作队队员库尔班尼沙·买提肉孜说。

三是生态补偿扶持一批。在未脱贫的贫困户中选用生态补偿管护员10人,其中护林员8人、护草员2人,每人每年工资1万元,目前已全部落实到贫困户。

四是切实发挥定点帮扶单位牵线搭桥作用。驻村工作队成员分别到玫瑰生产加工企业、乡夜市和各个帮扶单位,积极为村民寻找、开发新的岗位。

寇献民介绍,2018年以来,亚尔买里村实现转移就业295人,其中组织疆外就业17人,本地就业278人。问卷调查显示,家庭成员中有人外出务工的农户比例为73.8%,其中在本村、本乡、本县、本地区、疆内其他地区和疆外务工的比例分别为40.4%、25.6%、13.3%、1.5%、13.8%和5.4%。“就近就业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农户的选择。”库尔班尼沙说。

务工收入已成为亚尔买里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8.1%的受访农户表示种地或养殖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59.6%的受访农户表示务工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增收效应带动下,无人外出务工家庭中有30.2%的农户在2019年内有外出务工的打算。

明景磊认为,受教育程度是决定村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把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他介绍说,近年来全村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率、入学率,帮助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就业。

目前,亚尔买里村共有贫困学生177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有了知识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现在,“教育改变命运”已经成为亚尔买里村人的共识。问卷调查显示,受访农户家中有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接近20%,其中,有54%的农户家庭成员计划在完成高等教育后回到家乡工作。

除了完成高等教育获得就业机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也为村民再就业打开了一扇窗。问卷调查显示,有81.8%的受访农户接受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同时有超过1/3的受访农户参与过劳动技能培训,包括果树修剪等农技培训和烹饪、缝纫等职业技能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户中,有超过80%的家庭有人外出务工,这表明劳动技能培训对外出就业具有充分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对此建议

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同步推进

作为南疆四地州中一个普通村庄,亚尔买里村在攻克深度贫困的过程中,蹚出了以“转移就业”为特色的“摘帽”之路。不过,成绩不能高估、困难不能小视,要做好脱贫攻坚的下半篇文章,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亚尔买里村还需增强支撑农村优先发展“造血”的机能,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做到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坚定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心和决心。结合调研情况,就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调研组有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应从“”着眼。从“要我富”到“我要富”,涵养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考验着一地的发展策略和干部的工作能力。从记者走访情况来看,部分村民对脱贫之后的现状比较满意,其精神状态较前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还有部分村民相对依赖扶贫政策,不能自强自立。这就意味着,除了利用政策兜底极少数特殊人群外,仍须从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入手,进一步增强和发挥村级党组织“”或“”的作用,增强组织力和带动力,培养村民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帮扶的心理,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二是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应从“”着力。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能,并增强传统农业抗风险能力。问卷调查显示,73.0%的受访农户近期没有调整种植计划的打算,但在没有参加合作社的受访农户中,有12.9%的人2019年有参加或成立合作社的打算和计划。艾买提·吐孙说,他们的合作社近来有不少村民前来学习观察、咨询了解。对此,村级层面应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水平。但同时要注意资金扶持不能“撒胡椒面”,应该让资金与项目结合,努力使致富举措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应从“”着想。问卷调查显示,21.1%的受访村民更倾向于3个月内的短期工,72.6%的村民倾向于1年以上的长期工,时间在3至6个月和6至12个月的中期工倾向的人数较少。同时,被问到理想的外出务工地点时,53.7%的受访农户认为在本村就业最理想,其次是本乡的27.6%、本县的10.1%。亚尔买里村可以更加关注3个月以内和1年以上两类用工类型。同时,应当多发展玫瑰采摘加工、核桃初加工等产地加工项目,就近开展订单生产、加工。实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有效激发村民的务工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需要从“”着手。问卷调查显示,有77.2%的受访者希望能在平时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和学习,48.1%的受访者希望能在村里进一步学习技能,21.4%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加强离家后的家庭保障。对贫困地区群众来说,教会他们一技之长以傍身,比给钱给物更重要。针对村民的迫切需求,把扶贫资源投入到文化培训、技术引导、营销知识学习上来,让每一名愿就业者能就业,能就业者稳就业,是实现从脱贫向致富转变的关键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在亚尔买里村,问题渐次明晰的背后是对策的及时跟进,相信随着基础的不断筑牢、短板的逐一补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将在这个南疆小村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