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依巴克区:一本通讯录拉近邻里情

24.12.2014  06:02
          (记者梁淑芳) 通讯录,一般是单位用于方便工作联系的工具,而天山建材社区水泥厂街4区11号楼的24户居民,也有一本通讯录。这本通讯录是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交流、联络感情、守望相助的桥梁。 

  12月23日,记者走进这栋“互助守望邻里亲”民族团结模范楼。在此居住了25年的卡德尔·依斯玛木说,这个通讯小本不仅把大家连在了一起,重要的是把大家的心聚到了一块。 

    通讯录为居民解急难 

  房号、住户姓名、手机号码。6列24户,简单的单元通讯录,拉近了这个大家庭彼此之间的距离。 

  住在四单元三楼的卡德尔·依斯玛木擅长维修。12月初的一天夜里,隔壁单元的楼道水管突然爆裂,水流了一地,因物业公司电话打不通,大家只得向卡德尔·依斯玛木求助。他在零下10℃的冰水里忙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把水管修好了,可他全身都湿透了。 

  “住在这栋楼里,你不会觉得孤单。”48岁的闫新玲深有感触。谁家遇到困难,谁家需要帮忙,凡是得知消息的邻居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前一段时间,大学毕业的儿子找工作处处碰壁,这让原本就经济不宽裕的闫新玲急坏了。 

  邻居们知道后,到处推荐工作。如今,在大家的帮助下,闫新玲的儿子找到了工作。 

  在采访中,11号楼的多位居民告诉记者,他们能住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暖的楼栋里,感觉真好。 

  “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福气,我们都很珍惜。”在这里居住了15年的米克拉依·卡力说。 

   一年给邻居送上百次饭 

  “今天做了西红柿炒蛋,给你端一点。”“谢谢,你又给我送好吃的来了。” 

  这是12月23日,家住康悦社区阳光雅润苑廉租房小区51岁的早热木·阿巴斯和62岁的毕世荣之间的对话。 

  接过饭,毕世荣眼睛里闪着泪花,他感谢住在一楼的早热木·阿巴斯把他当成一家人。 

  毕世荣是社区“三无人员”。作为邻居的早热木·阿巴斯,只要做好吃的都会端一份给毕世荣,一年至少送了上百次饭。 

  阳光雅润苑小区都是廉租房,居住着369户、625人,多为低收入家庭。 

  自从2011年搬进小区以来,作为楼栋长的早热木·阿巴斯对小区特困户和孤寡老人进行了登记。从那时起,她只要做好吃的就会送到孤寡老人家里。 

  除了毕世荣,还有隔壁楼的残疾人家庭迪里拜尔·迪力夏提和90岁高龄的阿依夏木老人。 

  “咱们住在一起,应该多走动,就像一家人。”早热木·阿巴斯说,虽然自己不富裕,但是身体还不错,平时省下来的钱,可以贴补给比她更困难的家庭。 

  康悦社区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提·依买尔说,小区评选出包括早热木·阿巴斯在内的10位居民为民族团结典范,他们的故事已经贴上了民族团结墙。 

  说起变化,艾合买提·依买尔说,如今,小区的民族团结氛围浓了,环境也变美了,居民们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大家关系更近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谈民族团结时的经典话语:“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