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新疆如何发力?代表、委员列举三个着力点

14.03.2016  15:05
        “供给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到底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新疆供给侧改革应该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为此,代表、委员总结出三个着力点,解读供给侧改革的深层次内涵和改革方向。
      用高品质服务供给需求
      “供给侧改革不止是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在消费品领域同样迫切。”全国人大代表富璞岩说,从海外购物潮的兴起来看,“中国速度”应当向“中国质量”转变,只有提高了“中国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
        对于富璞岩的观点,不少代表都表示赞同。以新疆为例,或许20多年前,大伙儿都会向人展示自己的家用电器、衣服是从上海、北京等地购买的,可如今,大伙儿嘴里说得最多的是美国、韩国或者日本买来的商品。
      “老百姓对咱们自己的产品质量不信任,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全国人大代表刘新胜认为,国家应当制定《质量促进法》,规定质量标准,用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拉动国内消费。他还表示,希望通过创新树立更多高于国际标准的中国标准,让中国标准国际化。
        打破有效供给不足瓶颈
      促进“中国制造”,不仅要靠质量,消化过剩产能和扭转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同样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陈旗说,目前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造成企业发展受阻,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一方面限制产能过剩的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发展迅速扶持新兴产业,这样才能推动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才能满足供给端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黄卫说,就新疆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为此,新疆整体产业结构也要及时调整,促进沿线改革,激发产业活力,满足了周边市场的有效需求,从而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对于这一点,其实不少企业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前不久,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便引导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增加生产线、转型升级、拓展中亚市场等措施,实现增产扩能,这便是对加大有效供给改革的一次具体落实。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麦尔丹?木盖提更以阿克苏把纺织产业链向精深发展、生产出市场需要的有效产品为例,说明有效供给的重要性。
        优化产业布局创新驱动
      要畅通繁荣“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就要增强沿线的经济活力,作为核心区的新疆,枢纽地位尤其重要,只有枢纽的产业布局相对完善,才能精准对接和联通中外市场,实现企业“走出去”。
        对此,黄卫代表认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带一路”要繁荣,首先是企业要有活力,有生命力。近年来新疆加大低电价政策力度、延长铁路低运价政策、清理涉企收费,这些供给侧改革举措帮助企业在制度性交易、税负、物流、电价等七大方面降低成本,为企业进一步减负增效。
      同时,陈旗委员补充建议,要鼓励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实施重组,兼并重组那些小散弱的企业,这样有利于节约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稳定员工队伍,方便留住人才、市场、设备等,一旦经济形势企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恢复产能;要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等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吾守尔?斯拉木还建议,企业要做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既要搞科技创新,更要抓好体制创新。
      “任何领域,只要有创新作为驱动,加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产业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空间。”吾守尔·斯拉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