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明:风雪25载守护老风口平安

21.03.2018  19:13
原标题:何汉明:风雪25载守护老风口平安

文中图:何汉明在对平地机进行保养(资料图)。

老风口”位于额敏县与托里县之间,是塔额盆地通往乌鲁木齐的必经之地。这里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一年最多可达180天,冬季最低温度-40℃。

在这样一个环境艰苦、气候恶劣的地方,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老风口防风雪抢险基地班班长何汉明无怨无悔地坚守了25年。

3月11日,记者来到这个风声一刻不停之地,探寻何汉明执着坚守25年的“秘密”。

执着公路养护无怨无悔

头发花白、脸色黝黑的何汉明穿着橘红色工装,目光柔和地与记者交谈。

有着25年筑路机械驾驶经验的何汉明,在平凡的公路养护和与暴风雪搏斗抢险救人的工作中,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何汉明的父母都是养路工人,1993年,接过父亲手中的方向盘和铁锹,他来到了老风口防风雪抢险基地。“刚来的时候基地只有4台老旧机器,跑起来吱吱呀呀,一个小时只能跑20公里,冬天-40℃的时候,驾驶室门得开着,否则聚起来的热气会让路基看不清。夏天30℃高温,驾驶室就那么烈烈地晒着,干完活胳膊和肩膀上能揭掉一层皮。”回想起当年的艰苦,何汉明历历在目。

后来基地购置了新的除雪机械,操作系统全部是液压装置,“说明书装了6大箱,但没有一个中文的,我们当时傻了眼,可机器已经来了,总不能不开吧,我只好托人上网查、打电话咨询、自己掏钱请人翻译,才摸到了一点儿门道。”何汉明说。

经过不断琢磨,何汉明最终掌握了除雪机械操作技术,保证了机械正常工作。多年来,何汉明非常珍惜用过的每一辆机械,收工回来无论多累,都一定先把机械洗干净打油入库后才去休息,他的班组驾驶机车年审完好率年年达到100%。

暴风雪中无数次营救

3月11日,在老风口风雪地段,何汉明驾驶着一辆前置巨大涡轮的清雪机正在作业,数米高的雪墙旁,滚轴状的涡轮高速运转,将瓷实的雪块一口口“”下,然后通过排雪口扬洒至西侧的河道内,清雪机所过之处,露出黝黑的沥青路面。

这里是个U型地貌,我们俗称‘垭口’,风吹雪天气中清扫完不到半小时,又被覆上厚厚的雪。”塔城公路管理局托里县分局副局长陈晨告诉记者,每到风吹雪天气,这里只能进行交通管制,封路前已经进入“垭口”区域的车辆几乎没有一辆能自己走出去,所以经常有暴风雪中的营救。

2015年11月24日,塔额盆地下起了小雪,老风口风区刮起了9级以上西风,狂风将地面雪吹起,形成强劲的风雪流,垭口处风力达到10级,部分路段能见度几乎为零,导致许多过往车辆被困。

当时能见度连两米都不到,完全看不到路况,我们开着装甲车,往返十几次接送100多名受困人员,将他们安置好后,再返回将车辆拖至避风的地方。”回想过去的每一次营救,何汉明都记忆深刻。

2013年,一辆车在老风口翻下路基,驾驶员生命垂危。风沙卷起碎石扑面而来,前往营救途中机车玻璃被打碎,凭借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对地形的熟悉,何汉明终于抵达事故地点并营救成功。

人人平安是最大愿望

当问起营救过程中最怕什么时,何汉明说,最怕救不出被困人员,也怕带出去的兄弟出意外。他告诉记者,一次两名参与除雪抢险的养路工被暴风雪吹走,把生命留在了老风口,“从当了班长以后我就暗暗发誓,带出去几个人就要保证他们平安回来。”所以平日里他强调最多的就是暴风雪天气中如何保障个人和被困人员的安全。在他的带领下,近年来,基地未发生一起救援或施工中的安全事故。

心里装着工作和同事,家人还有位置吗?

何汉明的妻子刘丽红看上去很瘦弱,她告诉记者,2012年,她生病先后住院一个多月,但何汉明一直在忙工作,没时间照顾她,“别的病人家属都能送来热汤热饭,我特别羡慕……”虽然埋怨着,但她依旧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手里操作的是上百万的机械,干的是修路补路养路的细致活,如果工作有一点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我不仅仅是一名养路工,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我心里,只要这条路上跑着的车辆顺顺当当,身边的每一个人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何汉明说。(杨舒涵 黑宏伟)

(责编:杨睿、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