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村日记:乡干部工作很敬业

20.04.2015  18:35

4月10日,我在叶城县萨依巴格乡住乡已经一个多月了,在一个多月里,我耳闻目睹的人和事与在机关上班时截然不同,有了很多感悟。

以前我赴基层调研,到了乡镇后,这看看,那走走,再在座谈会上听汇报,座谈会结束后,对乡上的一些人和事了解得根本不深入。住乡后,零距离与乡村接触,与乡干部接触,真切感受到了乡村干部真的处于“奉献、敬业、忙碌、辛苦、劳累、操心”的状态中。

在机关坐久了,以前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比喻没有多少体会。住乡后,与乡干部零距离接触,发现这个比喻太恰如其分了。在萨依巴格乡,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有四五十人,就这些人,要承担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数十个部门安排的工作,平均下来一个人要对接一个部门,这么多的工作如何完成?只有把节假日都用到工作上。

在乡政府大院里,除非开干部大会,平时我很少看到干部的身影。他们都干什么去了?有准备材料的、有报材料的、有下村的、有住村的、有入户的、有开会的、有值班的、有给农民办事的、有组织开展活动的……人不多,但事不少。总之,“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不争的事实。

乡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所有上级机关布置的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工作,都要由乡政府来具体安排、组织落实、监督检查,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完成。

由于乡政府直接与农村打交道,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所以一旦农村或农民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非乡政府一班人莫属。由此,乡镇干部压力不可谓不大,他们是“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具体实践者。

在我看来,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在乡政府执行得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住乡后,上级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如赶上吃午饭,乡领导会挽留一起吃顿饭,但这饭不特别,有啥吃啥,既没有七碟八碗,更没有白酒红酒和啤酒,吃饭时还得边吃边谈工作,谁也不用跟谁客套,公款大吃大喝风在乡里难觅踪影。

通过观察,我发现不论是乡级领导干部,还是乡里的一般干部,都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工作责任心、心理抗压力、维稳处突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有较强的吃苦精神和端正的敬业态度,他们安心在贫困地区工作,面对现实,乐观向上,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勇于奉献。任何工作都能做到组织落实、工作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措施落实,保证了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处突维稳、宣传教育等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南疆特别是喀什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家对乡镇干部职级、工资等级方面待遇的政策倾斜,真是正确的决策,我举双手赞成。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些乡干部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并不比上级机关有的干部差,无论是在自治区区级机关工作,还是在地区(州、市)级机关工作,抑或是在县级机关工作的干部,每个人都应当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努力把工作干好。(新疆人大常委会机关住叶城县萨依巴格乡集中整治工作队成员刘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