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3项科技项目1位与我区长期合作的外国专家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

09.01.2018  20:40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区有3项科技项目获得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另外一位与我区科研院所长期合作的肖开提·萨利霍夫(乌兹别克斯坦)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获奖项目中,由我区推荐的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主持完成的“番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从专用品种选育与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研究,共获得加工番茄品种10个、植物新品种权1个;制订农业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8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项;获美国发明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20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学术论文51篇。项目研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加工番茄专用品种应用及标准化种植、产品品质提升和机械采收等,研究成果在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杨向同等人完成的“深层油气藏靶向暂堵高导流多缝改造增产技术与应用”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鲁新便等人完成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分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深层油气藏靶向暂堵高导流多缝改造增产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安全高效储层改造的关键难点技术,发明了纳米酯类耐高温/高承压/全降解系列暂堵材料和靶向暂堵分层分段改造工艺,形成了低成本、低风险靶向暂堵多缝改造技术;为形成高导流支撑裂缝,发明了新型低粘度可降解网状聚合物提高裂缝中支撑剂铺置效率的压裂液;为形成全酸蚀裂缝,发明了高门限温度的地下自生酸与固体酸体系。现场应用新增利润55.92亿元,应用最大井深7780米,创最大井深多缝改造记录。

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项目首创孔-缝-洞地球物理检测及高精度成像、多元约束岩溶相控地质建模方法,解决了深埋5500米~6500米储集体精细描述难题;率先提出渗流与自由流耦合的物理和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了开发过程模拟预测难题;发明空间结构井网设计及注采优化、堵水封窜技术,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技术在塔里木塔河、渤海湾埕岛等十多个油田应用,开发和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海相缝洞型油田—塔河油田,实现了我国油田开发由陆相向海相的重大跨越,并成功应用于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及俄罗斯UDM、伊朗雅达等海外油田的开发建设,为今后大范围海相油气田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肖开提·萨利霍夫,乌兹别克斯坦籍,现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生物有机研究所所长,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是乌兹别克斯坦生物有机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中亚国家具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其研发了抗病毒、抗炎、止血等15个新药,已在乌兹别克斯坦上市。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发明专利70余件,出版专著5本。

肖开提·萨利霍夫院士长期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展科技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多名,每年互派访问学者20多人次,合作承担科研和建设项目共10多项。作为战略科学家率先提出建立中乌科技合作研究中心的设想。2013年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在乌国挂牌,中心结合两国优势,以中亚特色天然药物研究为核心,重点将中国药物推广走向中亚及欧洲,同时推动乌国药物在中国注册上市。此外,在乌国注册法人机构、购买土地、建设中试车间和科研综合楼的过程中,他都亲力亲为,协调各方,筹措建设经费300万美元,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他还启动了两个新药在乌国的注册和两个新药在中国的注册工作,共同合作研发的中药五类新药正在进行Ⅱ期临床,目前进展顺利。与中方共同署名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申请专利5件。他作为“一带一路”中乌科技合作的推动者和先行者、中亚药物研发中心的总设计师和总协调人,为中乌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疆获得五项国家科技奖励
1月8日召开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