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官兵卫国戍边热情见闻

28.09.2014  18:01

  西北向西,是人称“生命禁区”的巍巍边关。新疆军区的许多边防官兵却长年驻守于此,把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都献给了这片神圣的土地。

  支撑他们扎根高原、建功边陲的力量源泉究竟是什么?将士们告诉记者,是“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信念,是“忠诚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卫国戍边”的喀喇昆仑精神,是“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是血液里流淌着的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一座名叫康西瓦的烈士陵园

  康西瓦,海拔4280米。

  这里有一座名叫康西瓦的烈士陵园。陵园里,长眠着100多名烈士,为了祖国安宁,他们的年轻样貌在战火硝烟中瞬间定格。在喀喇昆仑戍边军人的心目中,他们早已化作了边关的巍巍山脉,这座陵园也成为令无数官兵仰望的精神高地。

  红山河,海拔5120米。

  这里有全军海拔最高的机务站。机务站的荣誉室里留存着一张照片,那是士官张定燕接受央视访谈时的情景。

  那年,央视摄制组来到红山河机务站采访。令他们分外好奇的是,无论屋里屋外,张定燕总戴着一顶军帽。在室内拍摄时,记者想请他摘下帽子,张定燕不好意思地说:“头发快掉光了,不太好看。”由于高原缺氧,不到30岁的张定燕几乎谢了顶,因为担心父母见了伤心,他甚至从不主动提探亲休假的事儿。

  后来,摄制组把他请到央视做访谈。一位大学生问他:“条件那么苦,你守在红山河后悔吗?”张定燕平静地回答:“我们每次上山都要经过康西瓦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100多位烈士。我不止一次看过他们的墓碑——大多十八九岁——为了保卫祖国,他们已经在雪域高原长眠了几十年。问我后悔不后悔,在那里就能找到答案。

  如今,途经康西瓦的官兵,不论职务多高公务多忙,都要去看看烈士,点支烟、敬杯酒;运输车队路过时一律减速慢行,跟烈士打招呼的喇叭声在山谷中经久不息;三十里营房驻军单位领导,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康西瓦向烈士报到,调离的时候还要向烈士述职……

  天文点边防连士官刘小赣携笔从戎、奔赴高原之后,不少大学同学颇为不解。“有人说,在高原工作躺着也是奉献。你从经济繁华的温州走进寂寞冷峻的高原,到底值不值?”刘小赣回答:“我每次上山都要到康西瓦烈士陵园去祭奠,先烈的事迹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崇高,什么叫奉献,什么叫值得!‘躺着’,决不是边防军人的性格!

  一座陵园就是一座丰碑。

  这些年,新疆军区多次对分布在全疆的烈士陵园进行维修整饬,扎实开展以“瞻仰红色圣地、重温红色战史、解读红色文化、走进红色实践、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塑魂活动,在薪火相传中构建了一茬又一茬戍边将士的精神谱系。

  “军区部队大多驻守在雪域边防,环境艰苦、任务艰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既是信念和动力,也是路碑和坐标,是她在时时刻刻引领和规范着官兵的价值追求。”新疆军区政委刘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