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桥上六十年

16.09.2015  16:09

夜幕下的伊犁河大桥 赖宇宁 摄

人们在伊犁河特大桥上骑行 刘成刚 摄  

    天山网讯(记者韩莎莎 通讯员李娜摄影报道)新疆伊犁河谷内多河流,境内大于10公里的二级以上河流有100多条,其中大河有4条,即伊犁河、喀什河、特克斯河和巩乃斯河,这些河成为交通的天堑。60年来,伊犁人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天堑上架起了如彩虹般的桥梁,其中承载着伊犁的历史,每座桥都有一个故事,每座桥都在倾诉一段历史。

    8月19日,记者来到有“伊犁河三桥”之称的雅玛图大桥。雅玛图一带还曾被称为“野马渡”,据说这里曾经有很多野马,故以此命名。雅玛图大桥位于邻近伊宁县萨木于孜乡下十三户村的伊犁河畔上游,距县城直线距离45公里。南接巩留县,是自治州首府连接巩留、特克斯、昭苏三县的省道315线的重要桥梁。这里原为渡口,桥因古渡而得名。1981年8月动工开建,历经两年建成,1983年正式竣工通车。它是目前新疆跨径最大、采用先进技术修建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构桥梁,也是改革开放第三个年头伊犁进行的最大工程。

曾经坐落在伊宁县境内的一座钢丝吊桥 王民斌 摄

上世纪70年代伊犁河上的渡口阿肯木·塔依尔 摄

  若说伊犁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只怕没有谁能和伊犁河双桥比肩。新旧两座桥,是伊犁人的骄傲。伊犁河大桥九个拱孔犹如九张巨弓,支撑着笔直的桥面凌空跨越天堑。1959年,伊犁河只是在旧渡口上修建了一座木桥,1975年经过改造成为现在的伊犁河大桥。伊犁河大桥从1975年建成通车至今已40年,由于年代已久,大桥早已光彩不再,为了铭记伊犁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共建美好伊犁的历史,自治州于2007年9月实施了危桥改造计划,对其进行拆修加固,于2008年9月25日恢复通车。

  伊犁河特大桥的建成是2006年的事,它比塔里木河大桥还长200多米。伊犁河特大桥的建成,使伊宁市通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都塔拉口岸的交通更加顺畅便利。

雅玛图大桥 赖宇宁 摄

2015年通车的伊宁市皮里青河斜拉桥  赖宇宁 摄

  喀什河是伊犁河三大支流中位居第二的河流,喀什河大桥的修建时间和自治州的成立年份相同,应该是伊犁河谷时间最长、建造最早的较大桥梁。早在清代,人们就在崖壁陡立的两岸架起木桥。在自治州成立的那年,河上又架起全长66米的可以直接通行汽车和拖拉机的半石桥。1966年,桥年久失修,又在上游500米处修建了4孔石拱桥。

  要说伊犁第一大桥,果子沟大桥已经替代了伊犁河大桥,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桥”。2011年,伊犁果子沟大桥建成通车。赛果高速公路全长56.202公里,是新疆第一条贯穿天山并实现桥梁隧道相连的高速公路,果子沟大桥是此条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是自治区公路史上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国内第一座公路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

2013年通车的连接国道218线至巩留的公路大桥 刘晓 摄

特克斯河蒙布拉克大桥 刘灵波 摄

  2014年皮里青河大桥建成,全长389.2米。皮里青河大桥桥塔采用“人字形”独塔、扇形双索面,自上而下由上塔柱、塔下横梁及下塔柱3部分组成,使整个大桥刚劲有力,造型新颖独特,有“扬帆起航”的寓意。该桥建成后,成为伊宁园区、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及伊宁市主城区的交通纽带。以前,从山东路与省道313线交叉处的伊宁市区到伊宁园区,路程是11.3公里;大桥建成后,路程缩短为6公里。大桥将为伊宁园区聚集人脉、方便物流提供有利条件。

建于1986年的喀拉塔木吊桥 刘成刚 摄

建于1966年的喀什河桥  刘成刚 摄

  继皮里青河大桥之后,伊宁园区新建的第二大咽喉工程——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区南台子沟大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预计今年10月可建成通车。大桥建成后,从伊宁市前往可克达拉市,驱车用时可缩短近1个小时。据了解,南台子沟大桥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功能进行设计,桥墩口径1.8米,桥墩柱高10米,是伊宁园区东西连通的大通道。

正在建设的伊宁市伊犁河第三桥  赖宇宁 摄

  60年来,伊犁的桥越造质量越高,越造跨度越大、桥面越宽,到目前,伊犁公路管理局管养着大中小型桥梁470座,它们就像长短不一、缤纷绚丽的彩虹,散落在伊犁各地,引导着伊犁各族群众走上坦途,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