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开展“访惠聚”活动纪实

30.06.2015  18:39
  加强基层战斗堡垒建设、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加大民生建设力度……自治区开展第二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来,伊犁州各住村工作组牢牢把握州党委前期调研论证确定的重点工作,沉下身子实打实为群众办实事,在当地留下了一个个温馨的故事。

   谢谢叔叔,上学的感觉真好

  “爱国爱疆、勤奋学习……”6月9日,记者在伊宁县莫洛托胡提于孜乡莫洛托胡提于孜村小学采访时,还未走进校园,琅琅的读书声就已传出。

  热依莎·玉努斯今年8岁,个子不高,很腼腆,笑起来眼睛就像月牙儿一样。

  “上学以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结识了很多小伙伴。这些都要谢谢叔叔们!”一说起学校的事情,热依莎·玉努斯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改初见时的腼腆。

  热依莎所说的“叔叔们”是指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伊犁州分院住莫洛托胡提于孜村工作组成员。

  提起热依莎与“叔叔们”的情缘,还得从3月初说起。一次入户走访时,玉努斯·赛义提一家人引起了住村工作组的注意。

  “3月初,正是开学的时候,热依莎却还待在家里,问她怎么回事,她却沉默不语,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伊犁州分院政治部主任、住莫洛托胡提于孜村工作组组长尹世兴回忆说,“经过了解,玉努斯·赛义提和妻子艾依努尔·玉素甫江结婚后,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把结婚证撕了。所以热依莎·玉努斯出生后就没落上户口,并且玉努斯认为女孩子念书没有用,因此热依莎直到8岁都没上学。

  为让热依莎走进教室,工作组以热依莎·玉努斯的成长和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入手,给玉努斯做思想工作。同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帮助他补办结婚证和孩子的身份证。当时,艾依努尔的户口在邻村的娘家,离莫洛托胡提于孜村路程较远,而繁忙的劳作又使她无法抽身。

  “每次看到热依莎望着别的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学的渴望眼神,我就很心疼。”尹世兴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帮着艾依努尔办理户口,来来回回去了四五次后,户口终于落上,热依莎走进了课堂。

  虽然每天学校是10点上课,但热依莎总是8点起床,9点就到学校温习功课。

  “以前没上学时,热依莎每天都是最晚起床,很邋遢,有时一天都不会出家门。现在,她性格开朗了,爱笑了。每天起床后就开始认真打扮自己。看着孩子这么开心,我也就放心了。”艾依努尔·玉素甫江告诉记者,以前就丈夫一人挣钱,家里经济压力很大。现在热依莎去上学了,她也可以放心出去打工了。

  当住村干部和我们离开校园时,热依莎说:“谢谢叔叔,上学的感觉真好!

   我想到外面看看,学习更广博的知识

  霍城县惠远镇央布拉克村是自治区级集中整治工作重点村,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宗教氛围浓厚,未就业“80后”、“90后”的年轻人比较多。

  6月9日下午,央布拉克村细雨绵绵,记者来到该村民俗旅游中心采访时,透过窗子看到穿着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戴着小花帽的扎米娜·玉素甫江正坐在放置旅游马车的棚子下聚精会神地背诵着导游词。

  扎米娜·玉素甫江今年18岁,家里仅有5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年收入10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一人身上。初中毕业后,由于经济拮据等原因,扎米娜辍学在家。

  今年3月份,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技能培训后,扎米娜被分配到该村民俗旅游中心做实习导游。要知道,这对之前在家里种地的扎米娜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说:“我现在实习每月有1000元工资,转正后将近2500元。做导游后,我更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接触不同地方的人,学习更广博的知识。

  住村以来,霍城县旅游局住惠远镇央布拉克村工作组立足惠远古城景区优势,积极打造旅游名村,争取霍城县财政资金624万元,引进伊犁安途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景区观光和民俗旅游项目,并将闲置的客运站改造成游客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维吾尔民俗旅游区,与25家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住村工作组开办“80后”、“90后”就业培训班,将村里未就业年轻人输送到央布拉克村引进项目的各个岗位,扎米娜就是受益于该村发展民俗旅游项目的一个典型例证。截至目前,该村接待游客15000余人,旅游综合收入380万元,带动300多人就业,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如果没有住村干部,我可能会一生遗憾

  “如果没有住村干部的劝导和帮助,我和妻子的婚礼可能一辈子都办不了。这可能是我一生的遗憾,他们真的很棒。”6月8日,伊宁市巴彦岱镇巴彦岱村村民哈力木拉提·吐尔逊买买提动情地说。

  原来,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工作组得知哈力木拉提和妻子祖克然木·阿布力克木2014年12月领了结婚证,但由于别人告诉他穆斯林的婚礼上不能唱歌跳舞,加之经济困难,所以就没有举办婚礼。

  为铲除宗教极端思想的生存土壤,住村干部每天都会和哈力木拉提聊天、拉家常,引导他们补办婚礼。

  伊犁州招商发展局住伊宁市巴彦岱镇巴彦岱村工作组组长张继跃说:“有时哈力木拉提不在家,我们就会写张‘爱心留言条’放在门口。同时还找到哈力木拉提的父母、周围的邻居、村里的老党员帮助劝说。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哈力木拉提的思想慢慢转变,主动提出举办婚礼。

  5月3日晚上,在住村干部的精心准备下,哈力木拉提和妻子的婚礼在村委会的红白理事大厅隆重举行。他说:“如果不是住村干部的耐心,我真的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连老婆都没有了。现在我和妻子生活得很好、很幸福。我对住村干部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