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珍古遗存看丝路新疆

26.01.2016  13:10

从珍古遗存看丝路新疆

文化新闻 2016-01-25 11:51:14来源:新疆日报

进入论坛

分享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成列》展出的丝绸之路贸易集市泥塑景观。

1月16日,周六,是入冬以来非常寒冷的一天。可是到自治区博物馆的人却络绎不绝,其中竟然还有不少从全国各地到新疆观看“十三冬”的游客,他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此了解新疆的历史。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冲,经过数千年岁月的洗礼、打磨和滋养,新疆已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一处熠熠生辉的宝地,直到今天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新疆日报讯(记者严小娟 于雷摄影报道)

珍古遗存述说动人故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与北非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东起长安(或洛阳),西至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延绵七千余公里,其中约有1700余公里在中国境内,而新疆则位居丝绸之路的中段。

灿烂!”这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文书展厅陈列的80多件“吐鲁番文书”精品展给人留下的最强烈印象。它告诉今天的人们:吐鲁番盆地在千年前曾经使用过18种文字25种语言。

1月22日,吐鲁番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爱峰告诉记者:“吐鲁番盆地曾经流行过多种语言和文字,这主要与它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他认为,吐鲁番是连接内地(中原)、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上过往商人使者、旅行者僧侣的一个必经之地,多民族在此聚居,必然带来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其所孕育的历史文化是新疆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

自古以来,新疆(古称西域)就是一个诸多民族聚居之地。根据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历史上曾经在此生活居住过的民族有塞种、姑师(亦称车师)、月氏、乌孙、羌、匈奴、丁零、汉族、柔然、突厥、回鹘、吐蕃等,他们相继建立了车师、焉耆、龟兹、楼兰、鄯善等三十六国(或五十国),使用过的语言多达30余种。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历史性地使新疆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交汇点,东西方文明在此彼此“见面”“碰撞”“交融”,也让新疆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多元文化交汇之地。

1月23日,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苗普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许多汉地将士、官吏、商人、僧侣、百姓等出使、留居在西域各地,中亚城邦诸国使者、商贾(如粟特人)也经常性地入华朝贡、贸易,或留在中国,并且建立自己的聚落,从而使西域绿洲诸国成了许多不同文化民族混杂的地区(如汉晋时期的楼兰、隋唐时期的高昌等)。

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生动描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一派繁忙景象。然而,本世纪在新疆不断重见天日的丝路古迹和考古遗珍向人们证实:“丝绸之路”不仅是通商之路,还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从罗布泊的小河墓地到吐鲁番盆地的洋海墓地;从荒漠中的楼兰古城、尼雅遗址到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墓地(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从沉睡4000年的楼兰美女到500多年前的唐代美女绢画;诸多的文化遗存向世人昭示:“新疆是古希腊文化、波斯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华夏文化四大文化的荟萃之地。

在这个时期,西域成为各种文化交融发展的国际大舞台。”苗普生告诉记者:“这种多语言文字、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现象表明,新疆各族人民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面对外来文化,只要是好的,只要是先进的文化,就会吸收进来,为我所用。新疆各族人民以开放的胸怀和相容的态度,不断地吸收着外来文化,并不断地融合、创新。

自治区文联原党组书记、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疆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宾曾经在“新疆历史文化讲坛”中说:“‘丝绸之路’代表着各种文化之间的无限联系及最大融合。”

站在自治区博物馆《西域历史的记忆》展馆里《唐代丝绸之路》大型浮雕前,看着这条穿越了高山、大漠、草原、绿洲,把亚洲和欧洲连接起来的“丝绸之路”,心灵激荡,这分明就是一条开放和平之路,一条友好往来之路,一条交流共荣之路。

丝路文化迎来盛世繁华

丝绸之路”的畅通,让新疆站在了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面对奔涌而至的世界各种文明,新疆古代各族人民以海纳百川的开放气魄,吸收与包容着各种外来文化。西域文化的兼容并蓄,使其迎来了自身历史上的盛世繁华。

在吐鲁番博物馆“通史厅”珍藏着一件距今已有2500年—3000年的古代乐器——箜篌。它长30厘米,宽9.8厘米,由音箱、颈、弦杆和弦组成。音箱与颈连为一体,用整块胡杨木刻挖而成。音箱外面蒙一层皮革,音箱的底部有三个放音的三角小孔。

陈爱峰说,这件箜篌被发现时,颈部和弦杆保存完好,原本应该有五根由羊肠衣做成的弦,出土时只剩一根,专家认为这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箜篌。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箜篌从中亚和西亚传入新疆后,成为西域胡乐的代表乐器。后传入中原地区,又成为宫廷乐队演奏的重要乐器,深受中原人民喜爱。在盛唐时期,箜篌演奏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凝视着眼前的这件竖箜篌,仿佛看见演奏的乐师刚刚起身离去,那根经历了近3000年时光的弦,似乎还在微微颤动,从弦上流淌出的美妙空灵的乐声还未完全消散;千余年前胡旋女、胡腾舞热烈奔放的场景依稀就在眼前。

无疑,箜篌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的经典之作。

盛世繁华”在语言、文学、音乐、歌舞、绘画、书法、雕塑等诸多方面表现的酣畅淋漓。其间诞生了著名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于田乐》和《伊州乐》等。唐朝宫廷十部乐中就有龟兹、高昌、疏勒等三部,其中龟兹乐地位最高,影响也最大;

从中原传入的新物产和技术为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各地开始种植水稻、棉花等。从而使养蚕缫丝、纺织、建筑、手工业、造纸、酿酒等行业在西域得到了空前发展。

有人流涌动的地方,就有文化的交融与积淀。于阗、龟兹、高昌三大佛教文化中心,高僧辈出、塔寺林立。西域的佛教艺术既融合了印度、波斯及中原文化的精粹,又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对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和民族实现了经济上互补互利。尤其是丝绸贸易带动了沿线许多行业的兴盛和发展。比如,位于“丝绸之路”南北两线会合点上的喀什,西汉初只有1510户,因开设有经营丝绸等的“市列”,至东汉末发展到2.1万户。

刘宾说:“新疆古代文化的繁荣在于它长期处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能够广泛地面对多样的文化,碰撞、交流、吸收和借鉴。这是新疆古代文化得以繁荣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使它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西域历史的记忆》展馆里大幅《唐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清晰地向人们勾勒出这条古老而漫长的商路。这条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动脉,贯穿了古代中国、阿富汗、印度、阿姆河—锡尔河地区、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通过地中海到达罗马。这条路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运到欧洲,也使欧洲的文明陆续传入中国。

这条贯穿亚、欧、非的丝绸古道,分明是一条神奇之路,一条互通有无之路,一条互利互惠之路。

西域历史的新篇章

1月16日,自治区博物馆《西域历史的记忆》展馆。

快看!到现在已有1700多年了,颜色竟然还这么艳丽如初!”来自库尔勒市的钟楚红和她的两位大学同学,在五彩织锦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前情不自禁地惊叹。

1995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中日两国考古队员在和田民丰县尼雅遗址、即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古国,发现了精绝国王室的墓地,并于墓穴中发现8号墓男主人右手臂上就佩戴着这块五彩织锦——即“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让世界震撼。

经考证,学者们认为“此锦很可能是墓主帮助中原王朝打败南羌所得的一种赏赐。”由此不难看出,墓主非常看重中原王朝的赏赐,死后也要戴上这块色彩鲜艳、图案奇特的五彩织锦,将其视作至高无上的荣耀。

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其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乌垒城(今轮台县策达雅南),由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西域历史的记忆》展馆,我们看到了三枚意义非凡的印章,它们是新疆考古发现的重要汉代文物,印证了汉代中央王朝对西域实施的有效管理。其中尼雅遗址发现的司禾府印,表明西域都护在当地设有专门的屯田管理机构;汉归义羌长印,是羌人部落首领使用的汉朝颁发的印章,表明当时西域境内生活着羌人部落,并愿意归顺汉朝;第三枚是汉代西域都护之一李崇的印章。

除印章等外,截至目前,新疆各地都发现了数量大,种类繁多的历代中原王朝钱币,其朝代衔接,自西汉至清代皆有,且分布区域很广,其中数量最大者当属五铢钱和唐、宋以及清代钱币。这不仅表明历代中原王朝钱币都是新疆主要的通用货币之一,而且也是中原王朝行使主权的象征。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翻开了西域历史的新篇章:

汉文化在西域得到广泛传播,龟兹、莎车等曾先后仰慕、效仿汉家制定仪礼典章制度;

若羌县土垠遗址出土的(公元前220-公元24年)时期的木简,表明汉朝法令、马制、驿站和乡村制度在新疆推行;

在教育方面推行了州县学制度,将《毛诗》《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学生们虽习用汉字,但却讲胡语和汉语,汉文化在西域得到广泛传播;

汉唐时期的西域兴业安民,聚居在这里的各族居民和谐共处,包容共进。多种宗教、多种语言、多样艺术异彩纷呈,一派繁荣。

西域历史的记忆》展馆大型泥塑作品《丝绸之路贸易集市》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华街市。天山脚下、沙漠边缘,在绿树掩映的房舍中,传统的四合院和少数民族风格的民居和谐相融。大街上商铺林立、人流熙熙,身着汉服的商贩肩挑背扛,穿着民族服装的西域百姓,牵着满载货物的毛驴……汉唐时期丝绸古道的繁华扑面而来。

一个个如此逼真生动的人物形象、人来人往的集市街景,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了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在这条具有世界意义的通道上,那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先辈们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抒写了文化交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