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新疆来》作者库尔班江:“阳光书室”诞生记

17.03.2015  15:38

    喀拉古塔格村的孩子们在看书(图由穆特力甫·麦托合提摄)

    新疆网讯(记者白帆报道) 6名志愿者跋涉6000公里,坐了40小时火车、20小时汽车,骑着毛驴来到昆仑山脉褶皱中的一个小村庄――海拔3850千米的喀拉古塔格村,为的是给孩子们建一间“阳光书室”。

    《我从新疆来》一书的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用镜头记录了这个故事。3月7日,“我从新疆来”官方微信订阅号发布了这部名为《喀拉古塔格日记》的短片。随后的十天,短片在微信、微博上得到近千次点赞,还得到央视《24小时》主持人柴璐、资深媒体人杨锦麟、《南方周末》等微博转发。《南方周末》官方微博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不需要懂不懂语言,沟通并不复杂。

    触动心灵

    这是一部八年前拍摄的短片,“我从新疆来”的编辑“Banum”说,推送这部短片,是希望告诉大家珍惜时光,“愿无虚度可悔恨”。

    3月16日,记者联系到短片的发起人和编导库尔班江,他因2014年出版《我从新疆来》一书而广受关注。

    库尔班江的老家在新疆和田,2006年,还在中国传媒大学上学的他第一次来到喀拉古塔格村,遇到了一个名叫阿瓦提江的11岁男孩。

    “你长大想干什么?”“想到城里去,坐车。”“坐什么车?”“不知道……

    这是库尔班江和男孩的几句对话。对话很简单,库尔班江却能深深感受到孩子对外界的渴望。

    回到北京后,库尔班江集结了5名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大伙儿决定组成志愿队去看村里的孩子。

    志愿启程

    2007年1月31日,六个人坐火车从北京到了乌鲁木齐,然后赶往和田。

    在和田,库尔班江用筹集的4000元钱给孩子们买了字典、科普读物、童话故事和文体用品。

    2月9日,当时的和田县文化局摄影师穆特力甫·麦托合提带路,志愿者们骑着毛驴出发了。

    穆特力甫回忆说,山路最陡的地方大约有三四十度,在一些崖壁下,是布满碎石的窄道。

    经过9小时跋涉,太阳落山了,村里没有电,大家摸黑前进,唱起歌壮胆。

    第二天一早,终于来到喀拉古塔格村小学,这里有123名学生,3名老师。当志愿者把礼物分发给孩子们时,一个男孩捧着帽子,小心地把礼物放在里面。

    志愿者们将“阳光书室”牌匾挂在教室门上,屋子里摆放着书,墙上贴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励志名言。

    《喀拉古塔格日记》短片发布后,记者电话联系到喀拉古塔格村小学的玉山江老师。玉山江说,当时村里没有电视电脑,图书室成了孩子们了解外界的唯一“通道”。

    爱心继续

    拍摄完成后,库尔班江带着短片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展播、演讲,不断有大学生发起为孩子们捐赠图书的倡议。一直到2010年,筹集到约三万元的图书,陆续充实着这个图书室。

    2010年,库尔班江再次来到这个图书室时,发现书已被孩子们翻阅得卷起边角,还记录着文字,有的书页上还留有蘸着口水翻页的印迹……“可以想象到孩子们看书时专注的神情。”他说。

    那里的孩子们也牵动着新疆本地公益团队志愿者的心,2014年,公益团队“乡村校园志愿者”两次进山,为村民送去了衣服,给孩子们送去课本。

    库尔班江说,明年他一定会再去村里,看看那里的变化,把多年前拍的照片送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