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府将不介入科技项目管理―科技部部长万钢答记者问

12.03.2015  13:03

    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改革与发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改革和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两个轮子。改革是为了释放创新的活力,创新是为了增强发展的动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技部部长万钢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就改革和科技发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并说今后,政府各部门不再介入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要进入科技体系向全社会公布。
          1  科技发展科技改革,都是“蛮拼”的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科技改革发展过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科技发展方面,还是科技改革方面,都是‘蛮拼’的。”万钢一连用8个“蛮拼的”形容我国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产业发展、重大专项的任务落实、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惠民、大众创新创业和科技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
          他说,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鸟类起源研究成果列入《科学》杂志十大科学突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预计达到66万件;杂交水稻百亩均产量超过1000公斤;高铁走出国门,相关技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到去年年底保有量超过12万辆;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社交平台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的产品销售和应用新增产值达170亿元;创新医疗器械的示范应用达到10余万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星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关于“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方向,万钢说,要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2  科研资金要进一步整合,不能碎片化
          去年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进展情况如何?对此,万钢说,改革重点就是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逐步打破条块分割,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
          他说,中央财政支持的各类科技计划由近40个部门管理,有近百个计划渠道,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科技人员多头申请,跑项目负担特别重。中央领导有很明确批示,要求在保持财政对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全面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科研资金要进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
          万钢说,通过改革将形成“一个平台、三个柱子”。由各部门组成联席会议,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都放在这个平台上来统筹;由高层专家组成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为战略决策提供咨询;由专业机构负责科技项目具体管理,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介入,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绩效评估。同时,要连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成果要进入科技报告体系,除涉密项目外,都要向社会公布。
          3  支持众创空间,服务创新创业
          万钢说,我国科技孵化器在大众创新创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目前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超过1600家,大学科技园有115家,在孵企业8万多家,就业人数170多万人。全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技术交易也很活跃,2014年全国技术交易成交额达到8577亿元。
          “把这么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和创业者的需求对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特性,是一个重要环节。”万钢说,北京车库咖啡、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和科技资源共享的空间等,要构建好这样的众创空间。
          “要降低服务创新创业的门槛,对创客空间等孵化机构的租金、网络使用费用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万钢说。
          他表示,政府财政资金,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资金,可以对一些好的科研项目进行补助。近年来,国务院各部门都颁布了一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可以集成起来使用到众创空间创新服务中去。